針對之前引發市場熱議的“10萬億刺激計劃”觀點,其提出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作出正式回應。
29日,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舉辦的一場公開論壇上,劉世錦表示,此前發言的重點并非“10萬億”,而是“為了穩定經濟,有必要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之前,針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劉世錦提出建議,以發行超長期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兩年內形成不低于10萬億的經濟刺激規模。
劉世錦在今天的論壇上進一步解釋,刺激是有代價的,是用刺激加改革的辦法,花錢建新制度,為中長期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創造不可或缺的制度條件和政策環境。
劉世錦表示,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日益增大的總需求水平下降壓力。近一段時間的數據表明,消費、就業、財政等重要指標都出現了明顯放緩甚至收縮的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比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但與去年同期的5.5%相比,仍低了2.3個百分點。近期,多部門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多地發放新一輪消費券。
談及當前擴大消費的措施,劉世錦認為,有些想法和做法值得討論。
“一種流行的主張是仿效發達國家進行‘直升機撒錢’。但普遍發錢的辦法,億萬富翁也可能拿到。即便把錢發到低收入人群,但這部分人群吃飯穿衣等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拿到錢多買幾個面包并不能解決他們面臨的真實難題。”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通過消費補貼等方式,對短期消費增速有直接影響。但對于城市以農民工為主的低收入階層來說,他們面對的是住房、上學、醫療、社保、養老等難題。在這些難題面前,通過“撒錢”拿到的少許收入,無疑是杯水車薪。
“增加有效消費需求,首先要理解現階段消費需求的新特征。”劉世錦說。
他認為,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費為主的生存型消費趨于穩定。低收入群體所面臨的住房、養老、社保等難題,提示了還存在未滿足的發展型消費需求。
“擴大發展型消費,單靠個人努力是不夠的,甚至遠遠不夠。它需要政府搭臺子建設,需要政府消費支出和居民消費支出相結合。但目前,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還不夠高,這拖累了發展型消費的增長。”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近三億農民工、近兩億外出進城農民工的基本公共衛生欠賬更加突出。面對需求不足,擴大消費的重點之一是大力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為主的新市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短期重點是由政府收購滯銷的住房,將其轉為保障性住房,再向新市民提供。
從根本上來看,劉世錦表示,內需不足與我國當前的需求結構直接相關。需求結構的背后是收入結構。現階段,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大體占比為1/3.約4億人。在此之下,還有約九億多低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導致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劉世錦說。
劉世錦表示,在日本、韓國等國,國民收入差距比較小,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能夠達到50%~60%。這樣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可以釋放較大規模、較長時間的需求,從而支撐較長時間的中速增長。
劉世錦建議,通過提高城鎮化比例(達到75%以上)和質量(縮小以至消除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由現在的4億人口增長到8億~9億。提出并推進這一目標,對盡可能延長中速增長期,打破需求約束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有基礎性意義。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