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2月13日訊:2月11日,香港著名品牌“灣仔碼頭”水餃創辦人、人稱“臧姑娘”和“水餃皇后”的臧健和,被證實2月8日已在香港過世,享年73歲。“用媽媽的心,包好每一顆水餃”,這句廣告語一度家喻戶曉,更是臧健和一生的縮影:過去40多年,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占據超市冷柜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臧健和一直在鉆研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餃。但僅僅是“水餃皇后”這四個字,并不能簡單的概括她傳奇的一生。
1、跌宕起伏的上半生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
14歲那年,一場自然災害讓家里斷了生路,父親出走臺灣一直杳無音信,母親帶著她和妹妹離開家鄉日照,輾轉到了青島,靠縫褲腳賺錢度日。
多少次臧健和深夜醒來,母親仍在燈下穿針引線,雙眼已布滿血絲。
因為心疼母親,臧健和選擇了輟學,到縣醫院當了一名護工補貼家用,在這里,她結識了一名醫生、后來的丈夫——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并在結婚后生下2個女兒。
結婚6年后,臧健和的丈夫打算回泰國,并對臧健和說,會接她們去泰國團圓。
然而,這一等就是3年,1977年,臧健和終于帶著2個女兒,滿心歡喜去泰國和丈夫團聚。
但是團聚帶來的不是喜悅,卻是打擊:當時泰國允許一夫多妻,由于臧健和沒生下兒子,家里是富商的丈夫就又娶了一個老婆。
臧健和無法接受這種畸形的家庭,更無法接受婆家對兩個女兒的怠慢,憤然選擇離開。
告別傷心地,臧健和沒掉一滴眼淚,她不能讓女兒們看到媽媽的落魄和脆弱。對于何去何從,她已想好,青島父老無顏再見,自己持的是香港護照,索性就在香港落腳。
到香港以后,臧健和與兩個女兒租了4平方的小房子,并在酒樓找到了一份雜工的工作,還同時兼了兩份工作貼補家用。
本以為慢慢脫離了窘境,豈料,一個意外讓她丟了飯碗。
臧健和在酒樓搬重箱子時被小同事意外撞倒,腰骨裂傷,住院期間又查出患有嚴重糖尿病,不能再勞累。
得知工傷可以得到相應補償,她與酒樓老板交涉,被拒絕也就罷了,對方還惡意抵毀,說她窮得想訛錢,并扣薪辭退。
在好心律師的幫助下,老板同意支付3萬賠償金和4500元工資。但正需要錢的臧建和只收下了工資。在她眼里,尊嚴比錢重要,她倔強地表示:“我只拿屬于我的那份。”
她的倔強不只于此,隨后她還拒絕了香港福利機構的公援金,“‘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吃救濟會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桿。”
臧健和的人窮志不短給她的人生定下了永不放棄與永不低頭的基調。
天不絕人,勤勞堅強的臧健和很快看到了新的曙光。
一天,朋友去她家中吃飯,臧健和做了一頓餃子,朋友打趣說,你的水餃味道那么好,不如去賣餃子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臧健和真的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的灣仔碼頭擺攤賣起了水餃。
本來就是山東人的她,做起餃子自然是得心應手。很快就有許多在碼頭上工作的北方人來捧場。她的水餃成為了灣仔碼頭上的熱門美食,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臧姑娘”。
臧姑娘的水餃之所以賣得好,得益于這幾個原因:
一、料足、肉好。每一天,臧健和都會去菜市場,挑選新鮮的蔬菜和豬肉來制作餡料。賣水餃時,她都是現包現煮。
二、衛生。干凈整潔是對顧客的負責,她把自己的小攤收拾的干干凈凈,按護士的職業習慣來保持食品和器皿的清潔衛生。在家中,她每天都用消毒水、漂白水清潔器皿,食品也保持絕對的新鮮和衛生。
三、因地制宜,改進水餃。臧健和是北方人,北方的餃子皮厚、味濃、餡咸、肥膩,雖然很對北方人的胃口,但香港人對此很不習慣。
于是,細心的臧健和主動征求顧客的意見后自己動手改良,反復研究餡子的配方和皮子的搟制,把肥肉與瘦肉之比由五比五改成三比七,提高瘦肉比例使餡的味道鮮而不膩,更做起了改造試驗,連續幾個晚上不眠不休,直到做成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餃子皮。
臧健和的成果終于得到了香港人的認可,灣仔碼頭牌水餃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僅碼頭上賣得好,也進了寫字樓、酒店等高檔場所。
“我做的水餃賣給顧客,就要像對我自己的朋友、親戚那樣,讓他們吃得衛生、開心,他們才會再回來。”這種樸素的質量意識是臧健和從一開始就堅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