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繁榮下的裂縫:對峙中的樓市、債務與收入、貿易文化的陷阱
1樓市繁榮下的裂縫
2015年的時候,國內的房地產總市值大約在300萬億人民幣,到了如今,僅僅三年的時間,總市值就激增到450萬億人民幣。全球三大資產泡沫:美股、日本債券和中國房產中,前兩者都出現幻滅的跡象,唯獨中國的房產盤子還很穩健。
前一段時間,推特上有一條內容很有意思:大量強國網民翻墻向川建國“獻計”:我們的弱點其實在房價。背后折射的就是大眾對高房價的一個質疑,中國的樓市繁榮從98年房改之后,持續了將近20年。然后繁榮能否持續?特別是最近經濟增速壓力較大的宏觀環境下如何繼續判斷。沒有人能給出100%的確定結論。就在前些天,諾貝爾得獎主克魯格曼和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10年前大衰退的成因產生了意見分歧。克魯格曼認為,最開始的次貸危機、地產泡沫的破滅,才是經濟衰退的本質。而伯南克認為,地產只是一個導火索,由恐慌情緒導致的信貸緊縮才是經濟衰退的根源。到底是衰退導致房產泡沫幻滅還是房產泡沫幻滅導致經濟衰退,誰才是罪魁禍首?大佬意見也不統一。
回到國內,為了防止未來出現的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中國未來不但要繼續去杠桿,還要給國外投資者予信心。要讓即將進入中國的資本知道,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僅是靠房地產,我們還要有科創研究、制造、金融與服務為核心發展目標和鞏固及升級中國的制造業優勢。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將來,已經成為全社會自上而下的共識。只懂賣地獲取收益的地方官員,最終要被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浪潮所淘汰。各地最終是配合中央的改革。
2債務與收入
每個人都知道,GDP增速、出口都已經開始出現下滑。而大部分參與購房的人群,家庭支出每10塊中,起碼有6、7塊都要跑到房貸月供中。這導致我們看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也在一路下跌,創了近十年的新低。包括汽車銷量雪崩下滑,汽車銷售員都在問為什么沒人來買車啊?我們的新款扭矩都增加了15%啊......但你想想,六個錢包都跑去房地產了,手里的荷包癟啊!其實,對于國內來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收入的問題。GDP的增速在往下掉,很多人卻不明白這意味著什么?!這其實意味著群眾的整體收入的增速也是在往下掉的。而與此同時,債務增速卻增長的很快。不管是房貸還是信用卡待還余額,更有眾多互金小貸公司的規模,都在往上暴漲。所以,到一個臨界值之后,出現的現象是一部分居民的收入跟不上債務。
今年上半年,很多人還沒感覺,但是到了下半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筆者在上半年寫了一篇下半年要爆發降薪失業潮的文章,很多人不以為意。然而,短短半年的時間,風云突變。各大媒體網站上,我們看到從華為,網易,OFO、美圖、錘子等眾多企業開始收縮招聘、內部優化裁員之后,這幾天,京東大面積裁員的傳言也是在網上傳滿城風雨,隨后京東緊急出來辟謠。但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收縮編制,開源節流。然而,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國內,國外也出現了這個現狀。
華爾街見聞最近一篇文章講到:電子制造業和汽車業兩大就業大戶在2018年遭遇了巨大的壓力,裁員風暴在三季度出現,在四季度加速。富士康、宜家、福特、大眾、龐巴迪…等等大名鼎鼎的行業巨頭都在預判全球經濟寒潮的來臨。這需要我們警惕!
3貿易文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