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的標準林林總總,而且每個投資者也都各有高招,但從本質上來說可以歸入兩類:一類是跟著想象力選股,另一類是看著“天花板”選股。
一、什么是想象力選股
跟著想象力選股就是選擇未來股價無法確定的個股。比如有重組預期的個股,其未來定位充滿變數,所以股價上漲空間取決于投資者的想象力。再比如我們同樣無法預期某個政策出臺會對相關個股業績帶來多大提升,這種朦朦朧朧的空間仍然取決于我們的想象力。市場經常在說的炒題材、炒熱點、炒概念等等,其實都是用這類選股策略。比如近年火熱的“一帶一路”概念,最終能給相關的上市公司帶來多少收益,目前只能憑想象。再比如今年大宗商品漲價,以后還會不會漲?最后能漲到多少?上漲以后會不會回落?這些都是未知數,靠的也是想象力。
二、什么是看“天花板”選股
另一類選股則是在大環境穩定的基礎上研判個股價值是否被低估。由于這類個股的基本面穩定,因此上市公司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比如降低成本、提高市占率等等。這類股票的業績想象空間就比較有限,我們只是關注其股價是否被低估。由于該類公司的業績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所以股價是有“天花板”的。
三、兩者結合靈活選股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在市場大的上漲階段里通常跟著想象力選股會成為主流,而在震蕩或下跌階段則看“天花板”選股會成為主流,所以對我們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靈活選股。既不要一味看著“天花板”,也不要永遠跟著想象力,可以在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策略,也可以在資金上做些合理分配。
不同的時間策略對于選股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我們跟著周線趨勢做波段,這種波段行情既有可能出現在市場低迷期也有可能出現在市場高潮期,但在高潮期選股則基本上只能靠想象力了。
四、目前先看“天花板”
回到現在的A股,目前滬指周線趨勢仍然處于回升狀態,因此波段操作不需要改變“持有”的策略。從各細分的平均市盈率看,市場并不處于高潮階段,但也并非是大的歷史底部,因此這兩類選股策略都是有效的。比如中證銀行指數的市盈率比較低,所以銀行股走勢就比較強。不過銀行類個股的業績增長缺乏想象力,所以是看“天花板”選股的結果。至于大量中小票個股的市盈率普遍較高,還需要等到市場熱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從中小創指數看,或許過一段時間,就極有可能在上證指數的周線回升趨勢延續基礎上會及時跟上,屆時有“天花板”的個股可能已經缺乏領漲動力了,市場需要充滿想象力的個股來沖鋒陷陣,從而提升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這樣原來有“天花板”的個股也會悄悄地把“天花板”進一步抬高,從而在熱鬧的市場中再分一杯羹。
對于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來說,可能更習慣于看著“天花板”選股,但這往往會在大行情中跑輸大盤。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可以在有把握跟蹤大盤趨勢的情況下參與分級基金的B份額,實際上也就等于轉換為跟著想象力選股了。
對于分級B的杠桿特性需要認證對待。如果是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盡量選擇基價在1元左右甚至高于1元的分級B,這樣其杠桿倍率就不會超過2倍。對于風險偏好型投資者來說,即使希望增加杠桿倍率也不要去參與基價低于0.5元的分級B,也就是要選擇基價低于1元但高于0.6元的分級B,同時也要兼顧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流通性、整體溢價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