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簡單的灣仔碼頭
后來,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大丸百貨看中了臧姑娘的水餃品牌,想要與臧健和合作。
但臧健和至少拒絕過百貨公司兩次,因為他們要求水餃要用日式包裝,貼大丸的牌子。臧健和堅決不肯,她想要用自己的牌子“灣仔碼頭”,而且批發價不能低于12元,甚至要高于零售價的11元。
日商忍不住笑起來:“你懂不懂做生意,你的批發價比零售價還高?!?
臧健和又是一通硬道理:“我不懂做生意,但我得考慮成本?,F在我的餃子包裝簡單,費用也低。到商場賣,必須給顧客留下好印象,換更好的包裝,這成本就高了。”
經過幾輪商談,不懂經營之道的弱女子在談判中征服了久經沙場的日本商人,灣仔碼頭水餃開始出現在大丸百貨的香港分店中。
后來,隨著香港的百佳、華潤、吉之島等渠道的打開,灣仔碼頭很快就占據了香港的新鮮水餃及冷凍水餃30%的市場份額。
1996年,灣仔碼頭水餃在香港已家喻戶曉,以臧健和為原型的電視連續劇《水餃皇后》的播出更讓她成了風云人物,引起了諸多商業大佬的關注,找臧健和談合資合作的電話不斷,其中就有哈根達斯的母公司——擁有120多年歷史的美國品食樂(pillsbury)食品公司。
當時,臧健和的想法很簡單,“美國人不吃餃子,也不做餃子”,于是斷然拒絕了品食樂。
遭到拒絕的品食樂并未放棄,又接二連三盛情邀請其前往美國工廠參觀。
在品食樂工廠,臧健和看到了現代化的管理和機械化生產、先進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統以及操作工人嚴謹用心的工作態度。更讓她驚嘆的是,研發部門竟然比一些香港企業的工廠都要大,每年的研發基金就有一億美金。
這讓當時一心想要提高生產效率的臧健和感到喜出望外,她覺得,自己的老師找到了。還沒等參觀結束,她就拍板決定合作。
最終,品食樂“連名帶姓”買下灣仔碼頭七成股份。第二年,雙方合資1000萬美元在上海浦東新建的工廠投產,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灣仔碼頭水餃也正式打入內地市場,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餛飩、湯圓、云吞等新產品。
1999年,灣仔碼頭水餃銷售額達5億元,牢牢占據華東冷凍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今,灣仔碼頭已經擁有15大生產基地,每年銷售額超60億。臧健和也從一個被丈夫拋棄、流落香港的街頭小販,變成了比肩老干媽的百億富豪。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業——美國通用磨坊收購了品食樂,其超強的資金能力和冷鏈優勢幫助灣仔碼頭實現了更高速的全國擴張。
2018年12月,跨國食品巨頭通用磨坊發布2019財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業務凈銷售額下滑4%的情況下,旗下的“灣仔碼頭”速凍餃子業務卻迎來8%的增長。
近年尼爾森公布數據顯示,在水餃市場占有率上,灣仔碼頭高達44%,在廣州、上海更是達到了56%-60%的市場份額?;旧吓c思念、三全形成冷凍面點三足鼎立的局面。
即便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水餃皇后”,臧健和從未忘記對客戶的責任。
臧健和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一位顧客寫信來稱買了五盒水餃,煮了兩盒結果全部開口,我們馬上開會找問題,結果發現是工廠來了一批新工人,培訓方面不徹底,他們包得不好才導致這種錯誤。要是沒有顧客,我還蒙在鼓里,繼續那樣做下去,會走失多少客人?
還有一位顧客在餃子皮里吃出一條面粉袋子的殘線,他寫信來‘不知道你的餃子什么時候長上線了,下次要再長針就麻煩了。’顧客盡管語言很幽默,可我笑不出來,卻想哭,從那以后,我們意識到面粉不能開袋就用,一定要經過篩籮過程,我們立即買了機器,加了道篩籮工序,保證了面粉的品質?!?
此外,為了回饋忠實的顧客,臧健和特意在“灣仔碼頭水餃”起步的地方開設專賣店,以批發價銷售,“這些客人都是從我做小販時培養起來的,對他們,我有一分情,一分義。”
有人說,臧健和是幸運的,她從落魄的酒店雜工成為了與老干媽陶華碧一樣的成功女企業家,但與其說她和老干媽一樣幸運,不如說她對完善產品的堅持和對顧客的情義,才是真正將她推上“王座”的秘密。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