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30日起,滬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正式調整為5億元。
對此,專家認為,有必要理性客觀地看待其影響。除了改善經營和基本面外,相關上市公司還可以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大股東持股和資產重組,降低低市值帶來的退市風險。
新的市值退市標準
今起實施
2020年12月31日,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新的退市規定,增加了“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低于3億元”的市值退市指標。今年4月,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修訂并完善了相關退市規則,將主板a股(包括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從3億元提高到5億元。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4月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每天只發行a股或同時發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a股
交易所還安排了適用新舊規則的銜接。深圳證券交易所此前表示,10月30日左右適用原規則的銜接,10月30日前后,上市公司a股(含a+B股)股票總市值低于3億元。如果上述情況持續到10月30日或之后,相關期限將連續計算并適用原規則中關于市值退市的規定。
上述規則調整到位后,上海和深圳主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將從3億元變為5億元;上海科技創新板、深圳創業板、北方證券交易所和上海和深圳純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標準為3億元。
低市值股群的現狀如何?
據財經365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8家A股公司市值低于10億元。在上述38家市值低于10億元的A股公司中,北方證券交易所最多,達到21家;其次是11個主板;科技創新委員會和創業板分別有4個和2個。
具體來說,市值最低的公司大多是ST(包括ST和ST)。*ST)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基本面絕大多數較差,許多公司持續虧損。從行業分布來看,在上述市值較低的公司中,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基礎化工、綜合、紡織服裝等行業的公司相對較多。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不僅與公司的規模和經營基本面有很大關系,而且與股市有一定的關系。例如,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23日收盤時,仍有200多家a股公司市值低于10億元,但目前已大幅下降至38家,這與a股市場在此期間的強勁上漲密切相關。
合理看待市值退市
對于市值退市,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余洋在接受財經365采訪時表示,一旦上市公司退市,將進入股票轉讓系統中的兩個網絡(STAQ系統和NET系統)和退市行業,股票流動性將大大降低,股價普遍下跌。目前,a股市值低于10億元的主板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持續虧損的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缺乏貨幣資金,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不被市場認可。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如果受到新的影響,
為什么主板a股公司的市值連續低于5億元,需要退市?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資深市場參與者桂浩明認為,主板上市公司的定位是一家相對成熟的中型和大型公司。如果主板公司的市值太低,例如低于5億元,流動性將非常差,這不利于投資者的交易。另一方面,主板公司的小市值也反映了公司的運營和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不適合上市。
至于如何降低市場價值的退市風險,余洋認為,對于這類上市公司來說,除了改善經營和基本面外,還有兩種市場價值管理方法可以降低市場價值過低的退市風險:一是增加大股東持股,推高股價。9月底,高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專項貸款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然而,由于經營業績不佳,這些上市公司很難進入金融機構貸款白名單并獲得信貸。此外,單純增持很難改變公司的基本面。如果公司業績繼續走弱,這種方法不僅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退市問題,而且會在投資方面造成損失。在增持過程中,大股東需要嚴格遵守上市公司股票收購和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避免因違反法律法規或涉嫌操縱股價而受到監管和問責。第二,加快資產重組。9月底,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市場改革的意見》,鼓勵上市公司并購。相關上市公司要抓住政策窗口期,與優質資產進行重組合作,維護投資者關系,穩定市場預期。在推進重組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要做好內幕信息管理,不搞“忽悠”重組,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等法律義務,通過資產重組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