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經濟和股市進一步下滑,中國政府從9月份開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后續發布的每一份公告和召開的每一場新聞發布會受到密切關注,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投資者掀起了一輪“買入一切和中國有關的東西”的熱潮。
不過,這種不加區分的買入往往無法一直持續下去。投資于中國股票的ETF在最近大幅上漲后有所回落。FactSet數據顯示,截至周三(10月16日),iShares MSCI China(MCHI)本周累計下跌5.6%,Invesco China Technology (CQQQ)和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KWEB)均下跌7.5%,Invesco Golden Dragon China(PGJ)下跌7%。
截至周三,10月迄今為止,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下跌近5%,Invesco China Technology和nvesco Golden Dragon China均下跌近4%,iShares MSCI China跌超2%。
資深中國觀察人士在中國股市因政策轉變而大幅上漲時曾指出,即將出臺的重大舉措的細節對于投資者情緒持續轉好和扭轉經濟形勢至關重要。目前投資者仍在等待這些細節。
中國股票ETF在大幅上漲后回落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認為,10月12日財政部會議提出的增加政府債務和支持房地產市場的計劃同樣重要,但沒有提到“大規模補貼消費者”的舉措。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建立安全網,或直接向消費者發放補貼,是鼓勵中國家庭將資金從儲蓄中釋放出來的一種方式。
凱投宏觀的分析師說:“此外,由于缺乏對明年預算赤字規模的前瞻性指引,仍然難以判斷財政刺激措施的規模和持續時間。”
TS Lombard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北京將通過地方政府債務重組、銀行資本重組和重振消費的措施,推出3萬億元(約合42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
下一個關注焦點將是全國人大會議,任何預算計劃都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投資者可能會從此次會議中得到“刺激計劃的規模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的答案。預計全國人大會議將于10月晚些時候召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會議可能會推遲到11月,屆時北京將根據美國大選結果來進行“再校準”。
IG Group市場策略師Yeap Jun Rong認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將決定中美貿易關系,此外,9月宣布的政策的成效如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反映在經濟數據上。
過去幾周中國股市的走勢強化了這樣一種觀點:投資者要為大漲之后的震蕩走勢做好準備。
瑞士寶盛(Julius Baer)中國策略師Richard Tang近日指出,中國股市的反彈將進入第二階段,特點是上漲速度放慢,波動性加大,投資者將重新把關注焦點放在盈利和估值上。他認為,投資者將通過賣出基本面較弱的股票、增持優質股票來鞏固他們對中國的敞口。
Tang建議投資者關注潛在的政策受益者和估值有吸引力的股票,他還建議投資者減持地產股,因為無論政策力度如何,該行業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復蘇。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