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圍繞貫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這個大主題,國新辦召開了一場發布會。
我們該如何看待一攬子增量政策?
要準確理解一攬子增量政策,首先要分析其推出的時間節點。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10月8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解讀什么叫“一攬子增量政策”。
貫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不僅對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十分重要,對支撐中國經濟基本面也非常重要。
所以,正確理解一攬子增量政策,就顯得很有必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的郭麗巖表示:
實際上的“增量”,也可以是“增質”,就比如說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這個政策很難量化,但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非常重大。從“質”的角度來說,它是非常大的進步。
除此之外,在“增量”之前,還有個關鍵詞,是“一攬子”。
什么叫“一攬子”?就是要考慮方方面面,這里邊,除了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政策,還有產業、投資消費、就業收入等領域政策,將注意力單單集中在其中某一項,都是不系統、不全面、不準確的。
10月8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提到,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五個方面:
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
與之對應的,分析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著力點,也需要從多個維度看。
既然“一攬子”是兼顧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檢驗一攬子增量政策含金量的,自然也是能否惠及到社會群體的方方面面。
這其中,包括更廣大的經營主體、社會公眾。
譚主注意到,#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這個與新聞發布會相關的話題詞,也出現在了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熱搜的高位。
這個話題對應的是一攬子增量政策中提到的“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
可以看到,廣泛的經營主體、社會公眾,他們關心的是與日常生產經營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舉措和營商環境。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1.84億戶。2024年6月,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25億戶。他們在市場中的感受和反饋,至關重要。企業始終是市場創新的主體,打通不規范執法這樣的堵點,這同樣也是政策含金量的直接體現。
像這樣針對特定群體的政策在發布會上還有不少,不僅如此,還有關照到更大范圍領域和行業的表述:?
||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并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本專科生、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推動降低貸款利率;
||有利于企業生產經營和健康發展的政策不會停、不會少;
||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發布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這其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1.7億”,就是1.7億多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
如何解決大城市落戶難問題,如何解決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教育、醫療等問題,也都是一攬子增量政策涉及的內容。
會上,我們也看到了發展新型城鎮化一些更清晰的路徑和舉措:
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對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普通高中建設、醫院病房改造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建設,聚焦打通城際交通“斷頭路”“瓶頸路”,建設一批市域(郊)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快速路,聚焦消除城市建設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重點開展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建設。
國家信息中心的魏琪嘉跟譚主解釋:
這些都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的重點領域,支持這些領域的投資建設,夯實的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家底,便利的是人民群眾生活,提升的是整個國家的民生保障能力,可以說,“投資于物”在持續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最終的落腳點是“投資于人”。
除了兼顧方方面面,一攬子增量政策,同樣還要兼顧當前與長遠。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
我們既重視發力解決當下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更關注、更重視解決經濟中長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其中有關投資的內容,就能體現出我們這樣的考量。
要衡量如何投在長遠,就需要關注投資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釋放乘數效應。
比如,今年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用于“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明年,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
何為“兩重”?就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何為“兩新”?就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這些都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政策舉措,并且已經產生了可見的成效。
從下半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的持續上升中,可以看出“兩新”政策上半年對投資消費的拉動,在不斷地穩定制造業企業持續擴張生產的信心。
也正是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安排30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力支持“兩新”的實施。
加的這把力,就是要把政策醞釀的積極苗頭轉化為向上再突破的勢頭。
9月,制造業PMI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以及消費品制造業這三類的數值比較高,對制造業PMI整體回升向好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都接近或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在向上發力的同時,制造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這無疑是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目標蓄力。
這次,一攬子增量政策在投資領域還在持續發力。
8號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提出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
我們要通過投資,將“新三樣”培育成“新五樣”“新十樣”,要通過投資,解決那些當前及中長期迫切需要又能彌補短板、惠民生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一攬子增量政策不僅是解決當下突出的困難,更加注重解決打基礎、利長遠,推動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回升向好、長期向好。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