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18日舉行的英偉達GTC大會上,創始人兼CEO黃仁勛以一場長達兩小時的演講,揭示了AI技術演進的新藍圖,并發布多項重磅技術和產品。盡管演講內容引發行業熱議,但英偉達股價當日仍下跌3.43%,顯示出市場對技術落地和供應鏈挑戰的復雜預期。
一、AI技術演進:從生成式到智能體與物理AI
黃仁勛將AI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AI(Perception AI)→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智能體AI(Agentic AI)→物理AI(Physical AI)。他強調,當前已進入智能體AI時代,其核心在于高效處理“詞元(tokens)”,通過強化學習驅動的推理模型(如DeepSeek-R1)實現復雜情境下的超大規模生成能力。而未來的物理AI將推動機器人技術突破,結合仿真數據與真實世界交互,開啟通用機器人時代。
二、硬件與芯片路線圖:Blackwell到Feynman的迭代
Blackwell Ultra芯片全面投產
新一代Blackwell Ultra平臺包括GB300(基于Arm的CPU)和B300(GPU),推理速度較前代Hopper提升11倍,內存容量擴大4倍,大語言模型(LLM)性能顯著優化。
客戶需求激增:2025年四大云服務商已采購360萬片Blackwell芯片,遠超2024年的130萬片Hopper訂單。
下一代架構Rubin與Feynman
Vera Rubin架構計劃2026年下半年出貨,性能為Blackwell Ultra的3.3倍,支持288GB高速內存;2027年的Rubin Ultra性能再提升14倍。
2028年推出的Feynman架構以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命名,將延續“一年一旗艦”策略,進一步突破算力邊界。
硅光子技術突破
新發布的硅光芯片Spectrum-X和Quantum-X交換機,帶寬達800Gb/s,能效提升3.5倍,為超大規模AI工廠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三、AI工廠操作系統與終端產品
Dynamo系統
作為“AI工廠操作系統”,Dynamo優化數據中心推理流程,吞吐性能提升30倍,微軟、Perplexity等成為首批合作伙伴。
DGX系列AI計算機
DGX Spark:搭載GB10超級芯片,起售價3000美元,定位輕量級推理與微調;
DGX Station:配備GB300芯片,支持大規模訓練,由華碩、戴爾等廠商年內推出。
四、機器人領域突破:開源生態與跨界合作
GR00T N1開源模型
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開發者可基于此構建定制化機器人技能。配套的Newton物理引擎由英偉達聯合DeepMind和迪士尼開發,助力虛擬訓練到現實部署的無縫銜接。
機器人Blue亮相
由GR00T N1驅動的機器人Blue現場展示,其設計靈感融合《星球大戰》與迪士尼角色,標志著娛樂與工業機器人的融合趨勢。
五、行業合作與市場影響
汽車與6G領域
擴大與通用汽車合作,推出汽車安全解決方案Halos,并聯合思科、T-Mobile研發6G AI原生網絡。
比亞迪采用英偉達Thor芯片開發自動駕駛及智能工廠機器人。
資本市場反應
盡管黃仁勛強調“AI需求將持續爆發”,但英偉達股價年內累計下跌16%,市場擔憂供應鏈限制、毛利率壓力及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師指出,投資者需關注2025年Blackwell Ultra的實際出貨表現。
總結:技術愿景與挑戰并存
黃仁勛的演講勾勒出從智能體AI到物理AI的清晰路徑,并通過開源生態與硬件迭代鞏固英偉達的行業主導地位。然而,技術落地的經濟性與市場信心仍需時間驗證。正如他所言:“買得越多,省得越多”——這一“AI工廠經濟學”能否兌現,將成為未來三年全球科技產業的關鍵觀察點。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