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堅決穩定樓市;努力實施三類城市更新項目;推進“好房子”建設...2025年3月9日下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一系列關于住房的熱點問題。
保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
“去年第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實現正增長。自今年1月和2月以來,房地產市場一直保持著停止下跌和穩定的積極勢頭。”針對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作出如上回應。
倪虹指出,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重要部署,推動房地產市場停止下跌,回歸穩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打了一套組合拳,打了一場硬仗,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停止下跌,回歸穩定。
倪虹指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市場信心得到了有效的提振,房地產市場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0.5%、1.0%,扭轉了之前持續下滑的局面;從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銷售情況來看,12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0.3%、4.1%。
自今年1月和2月以來,房地產市場一直保持著停止下跌和穩定的積極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5年1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價格變化。1月,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較上月上漲至24個城市,較上月上漲的城市數量達到近19個月的新高。二手房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核心一二線城市房價持續穩步上漲。
標本兼治,堅決穩定樓市
今年3月5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穩定房地產市場”寫入總體要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釋說,“房地產市場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普通人資產的最大部分。如果房地產市場穩定,財富效應可以釋放,消費可以得到更好的提振,價格可以得到更好的促進。”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再次被強調。
在本次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倪虹指出,將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定樓市。同時,重點做好四件事:一是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二是努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危房改造;第三,促進現有商品房的收購;第四,改革和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和銷售的基本制度。
倪虹在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方面提到,充分釋放降息、增貸、減稅等政策效應,惠及更多人。繼續打好交房保障的硬仗,切實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加大白名單貸款的投放力度,按照“進步”和“貸款全額貸款”的要求,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項目,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充分保障項目的交付。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存量政策還有空間,主要是落實好,落實到位,打通政策落實中的障礙。同時,政策組合拳在“降低成本、降低門檻、提高預期”方面還有結構性的空間。
在住房保障工作方面,截至2024年底,住房保障交付已實現373萬套,年度既定目標已成功實現。今年3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第一個“部長通道”上表示,目前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審批貸款超過6萬億元,涉及已交付和正在建設的房屋超過1500萬套。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支持穩定樓市,不斷推進融資協調機制擴大和效率,拉長白名單,讓更多符合條件的項目獲得貸款,堅決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2000年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均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圍。
在新聞發布會上,倪虹還介紹了中國城市更新的實施情況,并指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努力實施一批惠民生、促進發展、防范風險的更新項目。
倪虹表示,自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全國已開工改造近28萬個城市老舊小區,惠及1.2億居民;增加13萬部電梯,增加380萬個停車位,增加近8萬個養老和托兒設施,增加105萬個充電樁,增加3100萬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和體育健身場所;改造地下管網約50萬公里;建設4萬多個“口袋公園”,建設12萬公里的城市綠道。
倪虹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努力實施一批惠民生、促進發展、防范風險的更新項目,重點是民生項目、發展項目、安全項目三大類。
對于民生項目,倪虹指出,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重點關注三件事:一是將2000年前建成的城市舊社區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鼓勵當地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舊房。二是城中村改造范圍擴大到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造規模要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第三,大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重點關注“一老一小”,完善無障礙老化配套設施,補充托兒服務設施和兒童活動場所。
中國指數研究院表示,“倪虹部長再次強調,在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將繼續擴大改造規模。預計2025年增加住房需求的重要舉措將是優化核心城市限購政策,促進貨幣化或房票安置城中村改造。”
促進現有商品房的收購
在優化供給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模式,合理控制新的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現有土地和商業用房,促進現有商品房的收購,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上給予城市政府更大的自主權。
在這次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倪虹再次提到推動存量商品房的收購。它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安排為4.4萬億元,其中一個使用方向是土地收集、儲存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充分行使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的自主權,收購的商品房優先考慮經濟適用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員工宿舍。
從業界的角度來看,2025年將是“儲存年”。收購現有土地是地方政府優化土地資源利用、改善土地供需關系、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商品房收購的實施,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調整商品房供應節奏,有效增加經濟適用房供應,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整個市場的運行效率。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現有商品房的收購主體仍然是地方國有企業,下一步可能會擴展到民營企業或混合企業,同時通過地方財政投資煽動AMC。、參與保險資本等機構,形成“政府信用+市場效率”的組合,也可能在更多城市看到。同時,收購價格將根據項目本身的位置、未來調整規則的可能性、市場預期的變化等因素進行更全面的判斷。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