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2月27日晚間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下稱“報告”),回顧了過去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并展望了下一階段金融系統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政策思路。
展望未來,報告提到,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健全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擴大存款保險基金及其他行業保障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資金積累。
增強外匯市場韌性 穩定市場預期
報告指出,金融系統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穩妥化解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健全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展望未來,報告稱,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金融系統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在貨幣政策方面,報告提出,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在匯率方面,報告要求,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支持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方面,報告明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為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報告提出,健全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強化風險源頭防控和監測預警,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處置成本分擔機制。
報告還明確,擴大存款保險基金及其他行業保障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資金積累,發揮行業保障基金市場化、法治化處置平臺作用,強化存款保險專業化風險處置職能。
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報告專欄文章《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力度 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提出,退市制度改革有三大意義:有利于逐步優化市場生態,有利于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有利于推動投資文化理性回歸。
關于加大退市力度的主要舉措,報告提到,一是逐漸完善多元化退市機制,包括:建立健全不同板塊差異化的退市標準體系;擴大重大違法退市適用范圍,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等。二是切實加強監管執法。三是大力落實投資者賠償救濟。
關于下一步工作思路,報告提到,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退市制度改革部署。滬深北交易所繼續推進股票上市規則及相關配套規則等各項措施落地。監管部門將持續開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及公司治理活動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退市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屬地維穩工作。
報告還提到,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在“退得下”的同時“退得穩”。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害的,引導支持投資者積極維權。
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我國“零容忍”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不斷鞏固。
關于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報告在專欄文章《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中提到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提升執法能力和執法透明度,二是進一步發揮執法的“懲罰、教育、治理”三重功能,三是健全立體追責體系,四是持續深化執法合作。
其中,在提升執法能力和執法透明度方面,報告提到,強化科技監管應用,提升全鏈條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敏銳度、精準度,堅持露頭就打;完善證券期貨違法違規線索舉報獎勵制度,提高舉報獎勵金額,切實發揮內部“吹哨人”作用。
報告還提到,針對市場高度關注的案件,主動通報工作進展和處罰結果,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緩釋市場疑慮;及時發布類案情況、執法綜述,持續傳導“零容忍”執法理念,強化警示震懾。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