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些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新政策已經實施。在股息分配方面,上海、深圳市場a股股息分配費將減半。同時,現金股息不符合“其他風險警告”的標準(ST)該措施也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跨境投資方面,“互認基金新規”也在今天實施,香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
此外,昨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中國證監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消息顯示,前期,中國證監會與央行首次開展證券基金公司互換便利運營,運營金額500億元。截至目前,首批運營已全部實施,實際投入90%以上。央行近期將開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第二次互換便利運營,互換期限為一年。《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預計第二次運營量將不少于500億元。
A股分紅手續費減半收取
12月17日,中國結算公告,為增加上市公司股息激勵,促進投資者回報,中國結算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上海、深圳市場a股股息費減半優惠措施,即按0.5發現金總額‰收取分紅派息手續費,手續費金額超過150萬元的部分免收。
同時,落實新的“國九條”,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監管。2024年4月30日,滬深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修訂后的《股票發行上市審計規則》等9項配套業務規則,引入現金分紅不達標,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該措施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主板方面,對符合分紅基本條件的公司,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于年平均凈利潤的30%,累計分紅金額低于5000萬元。在創業板和科技創新板方面,考慮到不同板塊的特點和公司的差異,將分紅金額的絕對值標準調整為3000萬元。同時,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資占累計營業收入15%以上或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資3億元以上的公司,可免征ST?;刭徸N金額計入現金分紅金額計算。
自2024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回報意識逐漸增強。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2024年a股公司已宣布分紅總額近7000萬元(不含2023年利潤分配計劃)。
分析認為,在加強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的新“國九條”下,原本具有分紅能力和意愿但實際分紅率較低的公司,可能會加快分紅率的提高,為投資者貢獻超額回報。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重視投資者回報,不僅向投資者發出積極信號,而且顯示了公司良好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中航證券表示,新的股息和退市規則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2024年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將成為第一份適用的年度報告。近期實施配套政策,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增加分紅。在當前經濟疲軟復蘇的背景下,預計短期市場風格將繼續向股息和市場風格傾斜。
興業證券認為,隨著政策的加持,股息股可能迎來長期估值重塑,a股和香港股市可能迎來股息時代。
長城證券研究指出,隨著全A股息穩定性、股息率和股息比例的提高,全A資產對長期資金的吸引力將逐步提高。未來股息計劃的發布有助于提高公司股息穩定性和股息比率;隨著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計劃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全A股息穩定性和整體股息率的提高可能起到支撐a股估值水平的作用,全A股息比例的提高增強了全A資產的吸引力。
跨境投資迎利好
2024年12月20日,中國證監會修訂發布了《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管理條例》),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管理條例》的主要修訂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將香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從50%放寬至80%;二是適當放寬對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的授權限制,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讓給集團內外相關機構;三是為未來更多常規產品納入香港互認基金范圍預留空間。
內地和香港的互認基金機制始于2015年7月,自開通以來,香港互認基金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根據外管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9月30日,香港互認基金市場共有39款產品,內地凈銷售規模約366億元,較年初增長近200億元,增長100%以上,充分反映了內地投資者對多元化配置的強烈需求。
此前,由于兩地銷售比例的限制,業內一些互認基金暫時“關門謝客”。例如,由于內地銷售規模占40%以上,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基金自10月25日起暫停內地投資者認購申請;今年8月,華夏(香港)精選固定收益配置基金也因內地銷售規模占45%以上而暫停內地認購。
許多基金公司預計,“互認基金新規定”的實施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樣化的全球配置機會和更豐富的全球配置選擇,也有利于吸引大型跨國資產管理機構進入大陸市場。
A股再次迎來增量資金
2024年12月31日,據中國證監會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金融體系工作會議要求,相關機構積極申請,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一批20家參與機構的基礎上,根據分類評價、合規風險控制等條件選擇了20家參與機構,形成了40個替代機構池。每批操作時,根據意向參與規模選擇約20家機構參與中國人民銀行招標操作。目前,第二次交換便利操作的準備工作已經準備好,當天開始操作。中國證監會要求有關機構充分發揮專業投資能力,加強合規風險控制管理,有效發揮穩定市場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強和完善市場預期管理,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也宣布,為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展第二次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交換方便操作,交換期為一年,可視情況延長,為合格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經營,交換率由參與機構投標確定。從現在起接受該機構的申報。
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首次開展了500億元的交換和便利操作。截至年底,上述500億元已基本用完,市場反映良好。據了解,有20家證券和基金公司參與了第一次運營,第二次運營還將增加一些新的證券、基金公司和5家頭部保險機構,預計第二次運營量將不少于500億元。
今晚,一些機構宣布了最新的進展。方正證券宣布,公司最近收到了中國證監會關于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交換便利的回復(以下簡稱“回復”)。根據回復,中國證監會參與了公司的交換(SFISF)無異議。
此外,昨晚,東吳證券、國聯證券、紅塔證券也發布了相關公告,參與交換方便,獲得中國證監會無異議答復。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