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o是美股兩大空頭摩根大通的首席策略師 Kolanovic黯然辭職,Mikee,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在Wilson被降職并轉向看漲之后,華爾街最大的空手成為了美國銀行的戰略家Benjamin。 Bowler,他領導的股票衍生品團隊,年復一年地向顧客傳達悲觀的預測。
今年也不例外。在最近發布的《2025年的前景:2020年的咆哮?》報告中,英國團隊警告說,2025年最大的風險是投資者對“科技泡沫的誤判,而后者可能會被過去一個世紀美國最激進的政策所放大”。
該團隊寫道,20世紀80年代的寬松減稅政策和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促進了創紀錄的股市繁榮,但隨之而來的1987年、2000年和1929年的崩潰教會了我們一件事:“你爬得越高,摔得越厲害。”
根據Bowler團隊的分析,2025年可能是“人工智能泡沫與特朗普政策實驗碰撞”的一年。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歷史表明,這兩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推動美國股市的大幅上漲或下跌。現在,市場可能同時面臨這兩個因素,波動將更加劇烈。
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一個關鍵風險:人工智能泡沫和特朗普政策同時發起沖擊:
美國銀行認為,2025年的關鍵風險在于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以及尾部的風險有多大。
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已經足夠大了。人工智能概念股可能會加速泡沫,也可能會大幅上漲。這兩個結果都會導致市場劇烈波動。此外,美國將迎來一個世紀以來最激進的公共政策變革,市場仍然非常脆弱。與此同時,后疫情時代的宏觀不確定性仍然很高,而美國百年來最高的債務水平只會加劇市場波動。
這一論點引人注目的是,股市泡沫和大規模政策變化都會導致資產價格大幅波動。“這兩種情況可能在2025年同時見證,這可能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
這意味著,無論美國股市是上漲還是下跌,其波動性都將被放大。VIX今年夏天的歷史沖擊表明,市場存在結構性脆弱性,這意味著美國股市可能更容易受到沖擊,并可能達到臨界點。
與此同時,Bowler團隊警告說,投資者可能會犯“低估風險并保持謹慎”的錯誤,希望市場能夠提供更多的清晰度和確定性,但這種期望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他們的建議是:關鍵是要提前采取行動,認識到自己正處于風險上升和回報上升的時期。盡管很少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的頂部或下一次重大沖擊,但低級團隊指出,當前的市場環境(如美國大選后波動性下降)和跨資產類別的價格錯位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
假如特朗普履行了競選承諾?
英國團隊認為,如果特朗普履行競選承諾,自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以來,美國將迎來里根政府以來最大的寬松政策,以及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非法移民遣返。
盡管這些政策給美國股市帶來了短暫的繁榮,但隨之而來的是大蕭條,如1929年的大崩潰、1987年的崩潰以及2000年代初互聯網泡沫的破裂。
報告指出,自1921年以來,美國股市在熊市之前出現了最大的上漲,而且往往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出現了最大的下跌。
AI:網絡時代的科技股?
接下來,我們將轉向科技股的關鍵支撐——“聊天機器人”革命。英國團隊認為,當前的人工智能繁榮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
當時,互聯網泡沫已經持續了五年多。在此期間,納斯達克100指數翻了一番,隨著泡沫的發展,風險和回報普遍增加。
現在,人工智能的反彈已經“走得太遠”。在ChatGPT推出最新人工智能繁榮僅兩年后,納斯達克100指數上漲了85%,而“七巨頭”股票上漲了200%。
從技術和估值的角度來看,美國銀行認為,今天的波動性和估值表明,科技股比1998/1999年更接近1996/1997年。
但是宏觀+歷史脆弱性可能會打破這種樂觀情緒。
報告指出,今天美國的債務/GDP接近創紀錄的120%,而20世紀20年代的債務/GDP僅為30%,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峰期。隨著宏觀不確定性和政策風險較高、利率時間較長,以及預算赤字(債務和服務成本較高)的潛在變化風險較高,債券市場將反擊風險。
Bowler團隊寫道,這是“今天最大的可見左尾風險,由于迄今為止人工智能的繁榮,它的高估值將加劇。”正如美國銀行所說,大蕭條在大繁榮之后是不可避免的。
人工智能泡沫何時破裂?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有趣的是,一方面,美銀認為人工智能已經是一個泡沫,另一方面,它預測它將成長為一個更大的泡沫。
美國銀行的核心論點是,在歷史上,當技術發展預示著巨大的生產力增長時,往往會導致資產泡沫的形成。這是因為投資者對新技術帶來的變化和增長潛力過于樂觀,因此他們愿意為這些預期的未來收入支付高昂的價格。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