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股市場強勢反彈時,股票債券的“蹺蹺板”效應再次顯現。
12月24日,在銀行等權重板塊的推動下,三大a股股指均上漲超過1%,而債券市場則下跌,30年期國債期貨一度下跌近1%。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一方面,市場對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和經濟復蘇前景的預期有所增強,a股市場情緒有所回升;另一方面,近期債券市場利率迅速下降,市場擔心債券市場潛在估值泡沫,債券市場利潤豐厚。
債市跳水
國債市場在經歷了前期持續的強勢上漲后,近期有所降溫。十二月二十四日,國債期貨突然跳水,30年期國債期貨大幅下跌近1%。截至收盤,30年期國債期貨下跌0.62%,10年期國債期貨下跌0.09%,5年期國債期貨下跌0.07%。
銀行間現金券的長期收益率明顯上升。截至發稿,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2.75個基點,報告1.985%。;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75個基點,報告1.71%。
新聞方面,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于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25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努力,更加強大,打好政策“組合拳”。第一,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第二,安排更大規模的政府債券,為穩定增長和調整結構提供更多支持。第三,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加強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進消費、增加后勁。第四,我們將繼續努力防范和解決重點領域的風險,促進財政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第三,進一步增加支付。
周茂華表示,在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利率低的環境下,機構對高質量資源配置的需求很大。但需要注意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整,預計經濟和價格復蘇前景將繼續改善;積極實施財政政策,增加債券市場供應,影響海外主要央行非常規降息。
增加了市場分歧
最近債券市場持續大幅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對債券市場的走勢存在分歧。
華安固定收益團隊認為,債券市場的利率不會繼續“無限”下降,會面臨一些利率債券“拿不動”的問題,不進則退的風險。回想起來,在實際降息落地之前,貨幣政策和央行監管仍然是兩個游戲點。從戰略上講,交易可以在債券市場回調時抓住更多的買入機會,而配置可以考慮更高靜態利率的地方債券。
國君固定收益團隊表示,目前市場追求的資本收益本質上是提前兌現未來票息,因此票息支持債券市場的“正和博弈”,否則資本收益可能會轉化為兌現交易對手票息的“零和博弈”。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債券的收益率會系統降低,債券資產管理產品在機構和居民資產配置中的定位會發生變化,債務端會更加“不穩定”。對于機構來說,債券資產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功能性”可能更為重要,需要更加注重債券的流動性;對于居民來說,在低收益的背景下,固定產品會回歸本源。
“最近債券市場利率的快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定價了后續的經濟和政策前景。”周茂華表示,預計后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空間有限,需要防范潛在利率調整風險。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