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下稱最高法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下稱最高檢報告)。
最高法報告提出,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8547件,審結13785件;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70.4萬件,審結、執結3081萬件,結案標的額9.9萬億元。五年來,人民法院審結金融犯罪案件10.1萬件、金融民商事案件1037.7萬件,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
最高檢報告提出,2018年至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1733.6萬件,比前五年上升40%;與2018年相比,2022年受理審查起訴案件上升2.8%。五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起訴62.1萬人,比前五年上升32.3%。
從2023年工作建議看,“兩高”報告均強調將依法嚴懲嚴重經濟犯罪,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深化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
最高法:五年來審結金融犯罪案件10.1萬件
最高法報告提出,各級人民法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五年來,審結一審商事案件2472.3萬件,維護市場秩序,優化法治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19.4萬件,同比增長221.1%。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2022年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額較2018年增長153%。我國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體系基本形成。
五年來,審結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案件2.9萬件。審理醫藥、電信、建材、文化消費等領域壟斷案件,依法懲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保護市場競爭活力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年來,審結破產案件4.7萬件,涉及債權6.3萬億元,對仍有市場潛力的高負債企業通過依法重整實現重生,對資不抵債、拯救無望的企業宣告破產,實現市場出清。審結破產重整案件2801件,盤活資產3.4萬億元,幫助3285個企業擺脫困境,穩住92.3萬名員工就業崗位。
五年來,人民法院審結金融犯罪案件10.1萬件、金融民商事案件1037.7萬件,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
回顧五年工作,最高法報告還提出,人民法院大幅下調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依法否定變相高息條款效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審慎處理涉連環擔保和P2P網絡借貸等案件,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出臺懲治非法集資、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等犯罪司法解釋,對財務造假、“老鼠倉”等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出臺證券集體訴訟司法解釋,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先后就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出臺司法保障意見,服務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
最高法:2023年將完善數字經濟司法政策
最高法報告提出,2023年,人民法院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穩中求進、守正創新,以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其中,最高法報告提出,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依法服務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依法懲治糧食、金融、能源資源等領域犯罪,服務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依法懲治腐敗犯罪,加大行賄犯罪懲處力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嚴懲信息網絡犯罪。
最高法報告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發布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意見,全面貫徹平等保護原則,堅決防止以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堅決制止侵害企業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堅決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權益,支持誠信經營,鼓勵公平競爭。
對侵犯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案件,最高法報告提出,加大監督指導力度,對錯案一經發現、堅決予以糾正。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司法政策,促進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最高法報告還提出,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健全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完善數字經濟司法政策。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加強環境資源審判,促進綠色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涉外審判體系,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最高檢:五年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62.1萬人
最高檢報告提出,五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踐行人民至上。
一是守好經濟安全法治防線。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起訴62.1萬人,比前五年上升32.3%。護航金融安全,從嚴追訴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金融犯罪,起訴18.5萬人,比前五年上升28.2%。
最高檢報告還提出,五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向中央有關部門發出第三號檢察建議,助推將各類金融活動納入有效監管。聚焦資本市場安全,向中國證監會派駐檢察室,強化協作機制,指導辦理49起重大財務造假、操縱市場案。協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開展專項行動,起訴洗錢犯罪4713人,是前五年的32.3倍。依法懲治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涉稅犯罪,起訴5.8萬人,比前五年上升29.3%。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2020年起探索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試點以來,共辦理相關案件5150件,已有1498家企業整改合格,3051名責任人被依法不起訴;另有67家企業整改不實,243名責任人被依法追訴。
三是以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助力創新發展。2022年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商業秘密等犯罪1.3萬人,比2018年上升51.2%;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937件,是2018年的6.7倍。
最高檢:2023年將完善金融證券檢察機制
最高檢報告提出,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要持續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踐行人民至上,深化能動履職,做實訴源治理,加快推進檢察工作理念、體系、機制、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其中,最高檢報告提出,將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高質量發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法嚴懲嚴重經濟犯罪。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推動創建中國特色涉案企業合規司法制度。完善金融證券檢察機制。履職反腐敗斗爭,助力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環境。
最高檢報告還提出,將提升法律監督能力。深化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建設,堅決防止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雙向銜接。全面深化巡回檢察。強化對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監督。健全虛假訴訟懲防機制。加強查辦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工作。積極穩妥推進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促進立法,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