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的《新聞聯播》,有重磅。
9月6日的頭條,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時長逾8分鐘,透露了幾個信號。
這次會議提到,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建立權威的決策指揮體系”。
兩個月左右開一次
2018年3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其辦事機構為中央深改辦。
從2018年至今,中央深改委共召開了27次會議,中央深改委約兩個月左右開一次會,今年以來,中央深改委已經召開了4次會議,時間分別是在2月28日、4月19日、6月22日、以及9月6日。
·2018年開會時間:3月28日、5月11日、7月6日、9月20日、11月14日
·2019年開會時間:1月23日、3月19日、5月29日、7月24日、9月9日、11月26日
·2020年開會時間:2月14日、4月27日、6月30日、9月1日、11月2日、12月30日
·2021年開會時間:2月19日、5月21日、7月9日、8月30日、11月24日、12月17日
·2022年開會時間:2月28日、4月19日、6月22日、9月6日
每次中央深改委會議,都透露了重要信號。
這次會議提到的“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值得特別關注。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國之重器、關系全局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競爭環境日益嚴峻,“補短板”“強弱項”迫在眉睫。
2020年9月,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說,“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
2020年8月,習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當時,習近平提到,我們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再往前看。
2018年,在烽火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習近平指出,過去在外部封鎖下,我們自力更生,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創造了“兩彈一星”,這是因為我們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下一步,科技攻關也要這樣做,要摒棄幻想、靠自己。
“新型舉國體制”并非首次提到。
政知君注意到,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議再次強調“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
究竟什么是“新型舉國體制”?
《學習時報》在2021年刊發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所謂新型舉國體制,是一項集中全國各方面人力、物力、財力,以國家發展和國家利益為根本旨歸,以攻克某項重大項目或完成某項重要任務為主要目標,以實現突破性發展和跨越式進步為外在表現的獨特體制,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義。
政知君注意到,在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方面,長三角被賦予了重任。
202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曾主持召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
當時,他提到,長三角地區“要率先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建立決策指揮體系”
這次的深改委會議,對“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進行了詳細的部署。
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
要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堅持國家戰略目標導向,瞄準事關我國產業、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若干重點領域及重大任務,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
要構建協同攻關的組織運行機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強化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舉國體制涉及到由誰來組織、領導以及發展的方向、目的等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這次會議特別明確,“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建立權威的決策指揮體系”。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