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席卷了美國科技公司,當然也包括社交媒體公司。
最近,Snap的日子不太好過,并且又站上了風口浪尖。這家美國社交應用平臺成立于2011年,它對自己的定位是相機公司(Camera Company),但它最重要的產品Snapchat是一款社交軟件。作為社交軟件的Snapchat傳遞信息的方式為圖片和視頻,在中國被稱為“閱后即焚”——用戶在給朋友發送視頻或照片時可以設置留存時間,時間一到視頻或照片即消失不見。2016年9月,該公司正式將自己命名為Snap Inc.,2017年3月初,Snap以交易代碼SNAP在紐交所上市,備受矚目。
經歷了近11年的發展后,Snap明顯遇到了許多“麻煩”,這或許也是許多“明星創業公司”的共同煩惱,值得深思。
只好面對“現實”
據海外媒體報道,社交媒體Snapchat的母公司Snap在近日突然實施了一項大規模裁員計劃,令外界深感震驚。據稱,裁員規模超過1200人,而且過程非常混亂,公司內部士氣也極為低落。不僅如此,Snap在今年早些時候仍堅稱,公司不會凍結招聘,只是將腳步放緩而已。“在過去,Snap的工作給人感覺比較穩定,但現在員工們感覺就像是在為亞馬遜工作,指標考核壓力巨大,氛圍令人窒息。”有海外媒體如此形容。
就在去年,Snap曾進行大規模招聘,員工人數猛增。然而,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以及經濟復蘇帶來的影響讓勞動力成本增加,這或許是Snap再次裁員的原因之一。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或許是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皮格爾對公司經營戰略的突然轉向。作為聯合創始人,多年來他在經營這家社交媒體公司時頂著巨大壓力,盡量規避短期盈利要求,長期專注于公司的技術進步和實驗性產品的開發。不過,現實讓斯皮格爾放棄了他的理念,開始追求大幅削減成本和保持現金流。
從公司財報和股價表現來看,Snap的裁員似乎有跡可循。今年美國科技股的股價普遍下跌,Snap的股價也從年初的44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12.6美元左右。此前,Snap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11.1億美元,同比增長13%,低于市場預期的11.4億美元;凈虧損4.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億增長178%。Snap將業績不佳歸咎于宏觀經濟逆風,線上廣告業務疲軟,以及來自TikTok等軟件的競爭。其實,廣告業務一直是Snap的主要收入來源,通過旗下社交軟件Snapchat提供廣告獲得營收,此外,該公司也在發展硬件業務,推出智能眼鏡Spectacles、飛行相機 Pixy等產品,但在財報中并未單獨披露各業務的收入情況。據悉,此次Snap裁員就集中在Zenly等部門,Zenly是Snap于2017年收購的社交地圖應用程序。
Snap自去年5月以來的股價走勢
Snap到底應該怎么做?
Snap在2012年正式轉型成為一款以閱后即焚為特色的社交軟件,其主打的趣味性社交吸引了不少社交巨頭和創業者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這家以趣味性著稱的社交網站接收到過無數巨頭的青睞。2013年,斯皮格爾更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原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收購提議。多年來,他始終拒絕別人的收購邀約,堅持Snap的獨立性,并將資金投資在他喜歡的大項目上。
Snap在2017年登陸美股市場,頂著“明星創業公司”的頭銜,該公司在2015年的估值已經突破200億美元。在上市之前,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和紐交所絞盡腦汁,就是為了吸引Snap到自家交易所上市。納斯達克交易所曾租用了一架直升飛機,使用Snapchat當時推出的攝像太陽鏡在曼哈頓城上拍攝,并將航拍畫面發到了社交網站上。就在同一天,納斯達克的主要競爭對手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推特上發了一個視頻短片,同樣使用Snapchat的攝像太陽鏡拍攝。紐約證券交易所還在交易所外面懸掛了一個巨大的亮黃色旗幟,這種旗幟通常只會在公司上市第一天懸掛以慶祝上市。
只是,“明星創業公司”也要面對現實。開不出“源”,就只能節流。裁員、縮減業務線,在某種意義上是2022年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常規操作。根據Insider的統計,包括TikTok和甲骨文(Oracle)等公司在內的科技巨頭,多達3萬名科技員工在今年失去了工作。
那么,Snap到底應該怎么做?據悉,斯皮格爾近日致信全體員工稱,公司計劃明年繼續擴大營收和用戶基礎。公司的目標是到明年將Snapchat的用戶數增加30%,2023年推動營收增長至60億美元。為了實現用戶數增長目標,Snap將專注于“提升在至少一個新的大國或人口群體中的滲透率”,并吸引更多30到40歲用戶加入Snap。此外,Snap正在組建增強現實企業服務部門,將其技術出售給其他公司。
斯皮格爾寫道:“此前,我們看到了即將到來的挑戰,并相應地做出調整。然而,在2022年新的經濟現實面前,我們仍然受到沉重打擊。我們沒有預計到能源和食品價格飛漲,通脹率居高不下,以及聯邦基金利率大幅上升。我們肯定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必須適應和克服,才能在這個新的現實中取得成功。”
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