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但今年流入中國的外資仍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據官方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7983.3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增速與上半年基本持平。以美元計算的話增速更高,達21.5%。
這一增速是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基礎上取得的,更屬難得。
前7個月,不少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大幅增長。其中,韓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速高達44.5%,美國、日本、德國對華投資也分別增長36.3%、26.9%和23.5%
增長
外企投資中國的熱情之所以不減反增,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據官方數據,7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進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多個重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增長,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也只有2.7%,而歐美通貨膨脹率動輒超過7%。
在當前疫情、俄烏沖突等多重因素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日趨放緩,不少國家甚至陷入能源和糧食危機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夠總體穩定,延續恢復發展態勢,本身就是對外企最大的吸引力。
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25日所言,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改善
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也是來華外資增長的原因之一。
今年,中國實施了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對外資的限制進一步放寬。
此外,官方還建立了疫情防控多語種信息服務機制、應對疫情快速響應機制等,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外企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中國貿促會日前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二季度近九成外資企業對獲取經營場所、納稅和市場準入評價“較滿意”;近九成外企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抗疫助企紓困政策、重大外資項目落地“綠色通道”政策滿意度較高。
隱憂
雖然眼下數據亮眼,但中國吸收外資也存在隱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某些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跨國公司今后出于種種原因撤出中國,對中國相關產供鏈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視。
分析人士認為,要進一步增強對投資者吸引力,中國需創造更多條件,讓外企“敢投資”“能投資”。
“敢投資”,即提振外企預期,使其感到在華投資比較安全且有利可圖。在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開始把安全性作為投資首要考量因素情況下,中國需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社會的經貿往來,同時采取有力政策鞏固經濟恢復基礎,推動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能投資”,則是針對外企在華生產經營痛點予以解決。根據貿促會調研,時下外企對中國政府訴求主要集中在統籌好疫情防控與企業生產經營、切實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和工作效能、提升外籍商務人員來華工作便利度等。這關乎在華外企信心,也將直接影響潛在投資者的計劃。
近日,中國官方已明確表示,要拿出務實管用的舉措,著力提振外資企業預期、穩住存量外資,下大力氣吸引新的外商投資,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以實際行動增強外資企業信心。中國商務部也稱,將加快修訂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等專項政策,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