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價格,如今跌上熱搜,部分芯片產品價格跌掉了90%。費城半導體指數,它追蹤了全球30家最重要的半導體公司,堪稱是行業晴雨表,這個指數今年最大的回撤,超過了40%以上。
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高景氣、熱門行業,為什么如今會有這么大的波動呢?
01
芯片,說起來高大上。但其實它和養豬、挖礦、種田,背后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我們研究這類產業發現,它們背后都有非常相似的周期規律,叫做蛛網模型。
這個模型發現,無論是養豬、挖礦還是制造芯片,都有相同的三個特點:
第一,生產者之間相互不通氣。相當于打牌時,大家互相看不到對方的手牌。產業中就是,大家看到有錢賺,都拼了命的生產,但是大家相互之間都不知道對方要生產多少。
第二,產能釋放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豬肉,從投產時的豬仔到養大出欄,大概要200天左右。比如煤炭,一口新礦井從投產,到審批完畢,到真正出礦,需要5年時間。而芯片投產,蓋廠房1年,搬設備1年,上產能1-2年,整個它也需要至少4年,而生產出來的芯片,一輪去庫存時間,大概需要平均100天。
第三,基于剛才講的兩點,生產互不通氣,導致大家產能都打滿、做過頭;而生產的慢、去庫存慢,就導致行業糾偏也慢。在系統論里,它叫做延遲效應。打個比方,就好比你洗澡的時候,你覺得水涼,于是使勁把熱水擰到最大。但是系統有延遲,熱水要過一陣才會流出來,等有反應的時候,又覺得太燙了。于是你又把冷水開大,可是延遲之后,你又覺得冷了。于是要反復個好幾回合,才會調到最佳水平。
02
養豬、挖礦、芯片,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價格大起大落價格波動周期,背后的本質,就是這個系統延遲效應。前兩年,大家看到豬肉賺錢,于是散養戶拼命加大養殖力度,散養戶相互之間不通氣,不知道隔壁老王準備擴產多少,拼命猛踩油門,使勁擰熱水。養出來投到市場上才發現,嚯!老王悶聲養了那么多,現在全投到市場上,于是價格就開始一路下跌。
芯片也是這個道理,2018年之后,全行業拼命擴產,大家都覺得這東西不夠用。尤其是這兩年新能源車,確實景氣度很高,今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又是同比翻倍。于是產業認為這是巨大的芯片需求和增長點。
但實際情況是,根據IDC的數據,汽車用的芯片,只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中占7%,即使按照這么高的每年電動車翻倍來預估,明年車用芯片在整個半導體里,也不超過10%。那真正的大頭是誰呢?是計算機和通訊,大概能占60%,而傳統電腦和智能手機,現在出貨量都在下降。這才是關鍵。
03
這個深刻的案例,會給做投資的你,帶來一個巨大的啟發。投資中的風險,往往不在冷門行業,恰恰都在熱門行業。資本市場任何形成共識的東西,你都要多留一個心。大家都認為一個東西好,那后面很有可能是階段性過剩。大家都認為一個東西很悲觀,前景很差,那它很可能會供給不足,甚至階段性稀缺,而帶來機會。
借用霍華德·馬克斯的一個投資金句來結束今天的內容:智者始,愚者終。
愿你能看的更遠,永遠比別人,先行一步。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