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半導體巨無霸們還在低位徘徊之際,碳化硅巨頭已經在新能源的風口之下創出股價新高。
安森美的股價在本周內(8月25日)創歷史新高,同板塊的Wolfspeed也在近期放量上漲,該股8月18日成交額高達16.5億美元。
安森美股價K線圖
Wolfspeed股價K線圖
拉長時間看,7月5日低點至今,兩個月內,安森美累漲52.82%,Wolfspeed累漲85.2%,成為費城半導體指數中表現最亮眼的芯片股。
臺積電、英偉達、阿斯麥、高通、AMD等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半導體“巨無霸們”則相對遜色(見下圖)。
Wolfspeed的碳化硅襯底市占率全球第一,安森美也在大力擴產碳化硅。兩者在二級市場上勢如破竹,與它們近期傳遞的多重積極信號密不可分。
Wolfspeed將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指引定為2.33-2.48億美金,高于之前預計的2.26億美元,將2026年營收預期較去年底提出的21億美元目標提高30%-40%。
安森美將2022年碳化硅營收預期上調為“同比增長3倍”,此前為增長1倍;公司預計到2023年該業務收入將超過10億美元;未來3年在手的碳化硅長期供應協議金額超過40億美元,此前披露的為26億美元。
與此同時,安森美在二季度重啟了股票回購計劃,這是兩年多來的首次。
▍電動車客戶的碳化硅需求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Wolfspeed、安森美均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的碳化硅擴產依據是電動車客戶的強烈需求,其中安森美90%的碳化硅需求與汽車相關,Wolfspeed在2022年Q4獲得的design-in(指拿到新品開發方案)中,70%-75%和汽車相關。
作為碳化硅領域的頭部企業,Wolfspeed與安森美的盈利情況、擴產億元均是行業的重要風向標,它們趨于一致的表態、對碳化硅行業的積極展望,反映車規級碳化硅產品的滲透率情況好于預期。
在新能源車上,碳化硅器件主要使用在主驅逆變器、OBC(車載充電機)、DC-DC車載電源轉換器和大功率DCDC充電設備。隨著各大車企相繼推出800V電壓平臺,為滿足大電流、高電壓的需求,電機控制器的主驅逆變器將不可避免的由硅基IGBT替換為SiC-MOS,有望帶來巨大增長空間。
蔚來ET7、小鵬G9均采用了碳化硅器件,國內多家功率半導體供應商也正積極布局碳化硅,有望加速碳化硅在國內的搭載速度。
▍成本下降迎來價格甜蜜點 碳化硅有望加速滲透
除新能源汽車外,光伏、儲能、充電樁、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也將大規模應用碳化硅功率器件。
以光伏發電為例,與基于硅基器件的傳統逆變器相比,使用SiC-MOS為基礎材料的光伏逆變器體積更小,轉換效率可從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損耗降低50%以上、設備循環壽命提升50倍,從而可降低生產成本。
Wolfspeed的非汽車業務增長就很快,2022年Q4該業務獲得的design-in價值是上季度的兩倍,該公司已有超過2300個非汽車領域的design-in,且其中47%已成為了design-win(指得到客戶訂單)。
與此同時,碳化硅據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據CASA調研,1200V SiC SBD實際成交價與硅基器件價差已縮小至2-2.5倍之間。
國盛證券表示,若考慮系統成本(周邊的散熱、基板等)和能耗等因素,碳化硅產品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其價格已經達到了“甜蜜點”。
隨著產業鏈技術更加成熟和產能不斷擴充,未來在下游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消費類電子等市場應用有望加速滲透。
調研機構Yole預計,到2027年,碳化硅器件市場將從2021年的10億美元業務增長到超過6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可達34%。
碳化硅產業鏈依次可分為:襯底、外延、器件、終端應用。國外企業多以IDM模式布局全產業鏈,如Wolfspeed、羅姆(Rohm)及意法半導體(ST),而國內企業則專注于單個環節制造。
具體公司包括:襯底領域的天科合達、天岳先進、露笑科技、東尼電子,外延領域的瀚天天成、東莞天域,器件領域的斯達半導、士蘭微、泰科天潤;封裝領域的揚杰科技、宏微科技、新潔能。三安光電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布局碳化硅IDM全產業鏈的企業。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