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核心問題一:市場選擇了結構景氣以對抗總量壓力。
8月市場震蕩下行,成長行業面臨較大的壓力,這也與我們在8月月報《警惕業績的“灰犀牛”》中所表述的觀點相一致。面對經濟基本面的不確定性,市場選擇相信部分高成長行業結構性的景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高景氣預期的賽道股都有更好的表現,而其中中小盤股表現尤為突出。近期的市場交易也顯著朝這一方向傾斜。
核心問題二:結構景氣板塊的中報業績兌現情況如何?
整體來看中報結構景氣兌現情況平平,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整體下行,其中非金融板塊業績增速降幅明顯,而中小盤股的相對業績壓力更加明顯,整體表現要差于大盤股。分行業來看,資源行業的景氣一枝獨秀,成長行業整體卻面臨一定的壓力,即使是業績表現相對較強的電力設備行業,其2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也出現了下行。
核心問題三:結構景氣面臨壓力之后,預計風格將會繼續收斂
整體來看,三季度市場仍然會面臨一定的壓力,經濟基本面仍然會弱于疫前水平。歷史來看,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之中,無論是實際業績高增長、還是預期業績高增長的板塊,都難以取得穩定的超額收益。尤其是在經濟下行的后半段,這些行業的股價表現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收斂。其中,交易的擁擠是風格收斂的重要觸發因素。
市場觀點:把握布局窗口期
在經歷了前期的調整之后,市場的估值與盈利預期目前處于均衡之中,經濟與盈利的弱勢可能仍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預計三季度市場仍將震蕩蓄勢。對于之后的市場,基本面的二次拐點將至關重要。在“二十大” 之后,我國的防疫政策可能會進一步的放松,而隨著疫情對于經濟的擾動逐漸減弱,居民對于未來的收入預期將趨于穩定,屆時,地產銷售與居民消費數據很可能均會出現大幅好轉,并持續推動市場上行。11月前后市場或將迎來中期拐點,當前應積極把握布局的窗口期。
行業配置:關注風格與結構的切換,積極布局消費
考慮到4月底以來市場反彈的過程中,制造風格及小盤板塊的反彈幅度要明顯更大,在市場震蕩蓄勢的過程中,預計市場風格或將轉向消費風格及大盤板塊。此外,“二十大” 之后,我國的防疫政策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放松,消費板塊景氣度有望迎來回升,而在防疫政策放松預期升溫的推動下,消費板塊的股價很可能會提前啟動,值得積極布局;此外,自下而上角度,白酒、儲能、醫藥生物、汽車、互聯網傳媒等行業也值得積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