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銀行股業績預告陸續發布,截至2月17日,據已統計的19家銀行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取得正增長。其中,10家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20%,張家港行、江蘇銀行、蘇農銀行增速接近30%。除此之外,上述19家銀行平均凈利潤增速較以往有所提升,不良率也較2021年有所下降。
有機構表示,在經濟復蘇的整體預期下,對2023年銀行股展望樂觀。站在當前時點,后續看好部分中小型銀行的進取機會。
業績韌性不減
未來有望進一步釋放
從目前已披露的銀行整體業績情況來看,主要銀行均延續了兩位數的業績高增,同時,也伴隨了不良率的下降和撥備覆蓋率的提升。
截至記者發稿,最新披露業績快報的銀行是張家港行。2月16日下午,張家港行行正式發布2022年業績快報。報告顯示,張家港行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88億元,同比增長29.50%,此外,截至2022年末,其不良貸款率0.89%,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519.71%,較年初上升44.36個百分點。
少數派投資表示,站在銀行的角度,未來兩年,主要銀行有較強的業績釋放意愿,目前存續的近20只銀行轉債總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這是主要銀行除自身利潤以外唯一的核心一級資本補充方式,轉債強贖依賴于股價上漲,上漲取決于業績釋放,且轉股越早、補充資本金越快,銀行就可以更好開展業務。
機構表示,當前政策面已有明顯改善,在經濟復蘇的整體預期下,對2023年銀行股走勢展望樂觀。“房地產風險沖擊有限,且LPR重定價帶來的息差壓力將在第一季度后趨于平穩,去年銀行營收受到債市擾動反而形成了較低的基數,未來的上漲空間很大。”
看好中小型銀行的進取機會
“當前時點,中國銀行業凈利潤增長已經在提速,并伴隨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少數派投資表示,“在未來1-2年內,中國銀行業有極大可能會出現一輪行業性機遇,這是可以預判的。”
對于銀行的“利潤源泉”指標息差,機構表示,從中長期維度來看,中國銀行業的息差并非趨勢向下,其中樞是穩定的。“從短期看,2022年LPR下調,一年期下調了15基點,五年期下調了35基點,由于重定價效應,2023年一季度銀行息差仍會下降,但后面會保持穩定。”
有私募機構表示,站在當前時點,后續看好部分中小型銀行的進取機會。
萬霽資產投資總監牛春寶表示,目前對于一些具備良好成長性的小銀行來說,具備兩個機遇,第一是宏觀經濟預期的改善,“這對于銀行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催化因素”,第二是過去成長性良好的小銀行目前正處于估值歷史低位。
“即使是一些成長性良好的小銀行,估值也已經達到歷史低位,隨著這個宏觀經濟預期的改善,這一些成長性良好的小銀行估值有可能會提升到歷史平均水平。”牛春寶表示。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