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來,多家A股公司發布涉及強制退市風險公司,牽動無數投資者的心。在*ST凱樂成為今年首只退市股票之后,*ST榮華、*ST新海等股票也被指出“退市幾成定局”。
隨著年報逐漸披露,業差股被投資者用腳投票,涉強制退市風險公司數量也越來越多。機會寶統計,今年以來累計已有10家*ST公司預告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另外還有4家公司可能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觸及退市風險
A股年內已發254份警示
年初以來,隨著對去年業績表現的公布或預告,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再次面臨被市場檢驗的關口。其中不少公司或因財務指標或因重大違法等因素觸及退市風險,相繼發布風險警示公告。
2月17日,*ST藍盾、*ST計通、*ST西源、*ST榮華等四家公司發布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其中,*ST榮華已經是第五次發布相應風險提示公告。公司股票自2023年2月3日至今,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根據規定,如果公司股票連續 20 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此外,近年來*ST榮華的經營狀況一直不佳,業績遲遲不見好轉。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2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為43580萬元左右。若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仍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在2022年年報披露后被終止上市。
與*ST榮華類似的還有*ST西源,公司股票2023 年2月16日收盤價為0.89元/股,已連續13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人民幣1元。2月17日,*ST西源股價收盤0.93元/股,依舊處于1元以下。
*ST藍盾則因財務指標問題面臨強制退市。公司于2月17日披露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扣除后的營業收入金額為8,000萬元–9,800萬元,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金額為-5,000萬元至-7,000萬元。此外,公司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還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公告顯示,*ST藍盾觸及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的多項規定,公司股票及可轉債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ST藍盾公告
*ST計通則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面臨退市。根據《決定書》查明的事實,*ST計通于2017年虛增營業利潤8,963,941.71元,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12月31日的凈利潤為5,949,131.91元,2015年、2016年凈利潤為負。2017年追溯調整后的凈利潤為負,2018年凈利潤為負,導致公司2015-2018年連續四年凈利潤為負。
Wind顯示,從1月份至今,A股公司已累計發布254份關于公司股票面臨終止退市風險提示公告。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有10家*ST公司預告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分別為*ST銀河、*ST奇信、*ST榮華、*ST宜康、*ST山航B、*ST深南、*ST輔仁、*ST吉艾、*ST科林、*ST西源。此外,*ST新海、*ST計通、*ST紫晶和*ST澤達4家公司可能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1元退市”成上市公司“噩夢”
2月15日,持續多年財務造假的*ST凱樂正式摘牌退市,成為今年首只退市股票。
資料顯示,*ST凱樂曾是知名塑料制品龍頭,登陸A股資本市場已經有二十年之久,主營業務是專網通信產品、光纖光纜、通信硅管、移動智能終端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00年7月,*ST凱樂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曾連續5年財務造假,虛增收入超500億元,觸及多項強制退市指標。
最終讓*ST凱樂退市的原因是股價不達標。
2月9日,*ST凱樂發布公告,公司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經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于2月15日終止上市暨摘牌。
2020年12月,滬深兩地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征求意見稿,全面優化現有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其中,交易類指標方面,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同時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
目前來看,*ST凱樂是自2022年4月*ST艾格退市后,A股市場最新一個交易類退市案例。但隨著注冊制推行,上市公司數量日益擴大,在可選標的增多的背景下,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最終結果將是公司股價持續走低,“1元退市”也成為上市公司的“噩夢”。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17日收盤,A股共有52家公司股票價格不足2元/股。其中,19家公司股票股價在1.5元以下,*ST新海、*ST西源、*ST榮華、*ST金洲等四家公司股價已不足1元。
8家公司凈利潤預虧超百億
股價漲跌往往與公司業績緊密掛鉤。財報指標范疇內,投資者所拋棄的也往往也正是績差股。
按照業績快報、預告凈利潤上限計算,2022年度已共超900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將虧損。分行業看,計算機入列公司數量超百家,是預虧公司最多的行業,其次是醫藥生物、電子設備等行業。
從預虧金額來看,11家公司預計虧損超10億元。其中,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藍光發展、榮盛發展、海航控股、中天金融、正邦科技等8家公司在2022年凈利潤預計虧損將超過百億元。
不過,航空類公司受防控政策調整影響,公司的盈利預期已經轉好,股價近期已大幅回升。而其它公司卻并不被投資者買賬,藍光發展、榮盛發展、中天金融的股價依舊持續下跌,目前股價均在2元以下。養豬龍頭正邦科技的股價也尚未回暖,截至17日收盤報收3.57元/股。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