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券商分析師推出研究報告,展望今年全國人大。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在5%左右,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有為,其中新的生產力和消費相關支持措施備受關注。
分析師指出,歷史上資本市場可能在兩會前后表現相對積極,關注政策預期帶來的結構性機會。目前a股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情緒都比較積極,兩會前后a股市場有望保持穩定。
宏觀政策可能會更積極有為有為
總體而言,券商分析師普遍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確預測,2025年我國GDP增長率目標約為5%,CPI增長率目標約為2%。宏觀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為,才能實現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和改善。在財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可能會提高到4%左右。在貨幣政策方面,預計“適度寬松”的政策基調將繼續,降息和RRR降息空間仍將存在,落地時間可能在兩會后至第二季度。
西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在5%左右。預計財政政策擴張將加強,實力將領先。他還提到,今年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殊國債,進一步支持“兩重”建設和“兩重創新”工作;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擴大投資領域,作為項目資本范圍。
“2025年是“十四五”結束和“十五五”規劃的啟動之年。預計“十四五”期間部署的重點項目和目標的完成情況將受到高度關注。”CICC國內首席戰略分析師李求索說。
民營經濟和新生產力備受關注
記者注意到,近日,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民營經濟”也成為眾多分析師前瞻性的高頻詞匯。
“民營企業研討會結束了,但政策還在繼續發酵。這次研討會可以說是‘帶頭動全身’。科技創新政策從私營企業主導的‘自下而上’逐漸切換到中央主導的‘自上而下’,這也意味著研討會結束后,將伴隨著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反應、政策措施的出臺、政策措施的實施等傳導鏈。”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說。
“座談會結束后,預計將有更多相關的支持政策細節。具體的政策實施和明確的政策指導對于重振企業信心至關重要。”瑞銀也表示。
另外,隨著近幾年中國科技創新的不斷突破,新質量生產力的建設和培育相關政策也備受期待。
CICC宏觀分析師周彭表示,新質量生產力的建設可能是財政加碼的重點方向,尤其是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從地方兩會的稿件來看,各地都非常重視新質量生產力的建設,把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作為穩定增長、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
CICC國內首席戰略分析師李求索也表示,無人駕駛、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形機器人、6G等未來產業將是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前沿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推廣。
國聯民生證券戰略首席承超指出,地方兩會是全國兩會的前奏,預計全國兩會將在緊緊圍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延續地方兩會政策的基礎上設定目標。從地方兩會來看,產業政策已經成為地方兩會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的生產力、數字經濟和綠色轉型備受關注。數字經濟融合、綠色轉型發展等因地制宜發展新生產力,東部地區重點投資新基礎設施,中西部地區重點關注“西電東送”、特殊高壓,新能源基地等。
瑞銀預計兩會將強調深化一些關鍵領域的結構性改革,包括促進科技創新,增加R&D投資,促進人工智能發展及其應用,頒布《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涉企執法專項整治行動進行規范。
提振有關消費政策可期
除推動科技崛起外,提振消費相關支持措施也受到許多分析師的期待。
包承超認為,預計2025年將促進消費。預計2008年兩會將實施促進消費的專項行動,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高消費能力、意愿和水平。加強“兩新”政策的實施,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和銀發經濟。
根據邊泉水的分析,大力提振消費,消費增速有望加快。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中。今年將發放超長期專項國債,加大對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擴張力度,將補貼范圍包括更多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
陶川還認為,除了“抓科技”,消費的“后手棋”已經準備好了。除了“惠民生”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刺激消費的政策也開始強調科技消費和新消費(如“人工智能+消費”),這也將成為未來消費的一大亮點。
股市有望在兩會前后積極表現
對于A股市場,李求索認為,資本市場在兩會前后可能表現相對積極,關注政策預期帶來的結構性機會。從歷年的情況來看,a股和港股市場在兩會前后往往表現良好,涉及兩會政策預期的板塊或行業表現通常更加搶眼。
“目前A股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情緒都比較積極,不用太擔心外部事件性因素對風險偏好的影響。兩會前后,a股市場有望保持穩定。”李求索表示,中國AI技術的進步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產業水平不斷進步。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討論正在升溫,科技股交易活動明顯增加。此外,最近公布的一些金融和經濟數據顯示,宏觀基本面正在溫和修復。
在配置方面,李求索認為,在結構方面,關注相關行業和主題,這些行業和主題可能受益于政策預期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科技成長板塊(以AI和機器人為主線)可能還是熱點,但目前TMT板塊交易擁擠度高,需要關注市場傳播和“高切低”效應。其次,關注有支撐的順周期領域的政策邊際變化,包括相關產業鏈(建筑、建材、家電等)。)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穩定需求。、證券公司等可能有階段性機會。三是國有企業改革、并購重組等相關政策支持領域。
信達證券認為,在股市中,建議關注消費板塊和生物制造板塊。3月份,全國人大是傳統政策的密集出臺期,可能會為股市的演變創造新的機遇。消費和科技作為2025年重點政策支撐領域,也可能是資本市場的兩條主線。工資機制和收入分配改革有望成為消費板塊崛起的觸發器,服務消費(包括文化旅游、健康、體育、養老、幼兒園、家政、數字、綠色等。)值得關注。在科技領域,生物制造也可能成為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之后的重要出路。
東興證券策略分析師林陽認為,兩會市場有望提前展開。兩會熱議的主題往往很快投射到 A 隨著股票的熱點,市場往往以農業開始,預計大技術和消費還有很多討論話題。林陽說,除了大技術,他對消費板塊非常樂觀。雖然短期消費板塊相對低迷,但消費是經濟復蘇的重要起點,消費股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消費股的性價比非常好,大消費板塊可以從容布局,這是今年預期差距最大的部分。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