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大動作,看來中央要讓大家安心過一年。
今天,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
整個方案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1、推動保險基金進入股市。對保險公司實施“長期考核”:當年收益率考核權重從50%降至30%,30%~五年期收益率考核權重由50%提高到60%以上。
2、推動養老金進入股市。國家養老金應提高持股比例,重點考核5年期業績,擴大地方養老金委托投資規模,重點考核3年期業績。
3、推動企業年金進入股市。開展三年以上長期績效考核,鼓勵差異化投資。
4、推動公共和私募股權基金進入股市。提高股權基金在公共基金中的規模和比例,擴大私募股權基金的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如部分股權私募股權、固定增長私募股權、定量私募股權等。
5、推動央行基本貨幣進入股市。推動上市公司增加“股份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的應用,擴大“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交換便利”的經營規模,使貨幣直接進入資本市場。
可以看出,政策的核心是三個維度:
第一個是規模維度。發動保險資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公私募股權、上市公司等資金積極進入股市,增加中國資本市場中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絕對規模。
第二個是時間維度。不再強調一年的考核指標,全面轉向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績效考核,讓長期資金追求長期績效,而不是局限于當前的得失。
第三個是權重維度。它大大降低了短期評估的權重,增加了長期指標評估的權重,限制和迫使各種基金從績效導向轉變為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雖然這份文件只是一份綱領性文件,但實際意義卻堪稱“中國版401K計劃”。
401K計劃是美國的養老金制度。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積極推動401K等養老金大規模進入市場,帶來了美國股市數十年的繁榮和上漲。
這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循環:
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大規模進入資本市場,居民財富以這種方式投入股市。股市的繁榮帶來了企業融資、消費增長、收入增長和工資增長。在此期間,美國上市公司開始大規模正常分紅,股市不再是零和博弈。
這些又大大增厚了 401K養老金規模,股市反復增加,更多居民財富轉移到股市。經過一系列的運作,股票逐漸成為美國家庭最大的資產。
因此,中國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考慮,提高資本市場作為中國財富的載體,解決國內消費、企業融資、地方土地金融向股權金融轉型等關鍵問題。
未來,當保險基金、養老金等長期基金越來越多地進入股市時,資本市場將越來越呈現兩個特點:
一是股票分化。
為了完成長期周期收益率的評估指標,保險基金、養老金等長期基金必然會放棄“突然”業績的公司股票,因為這些股票今年非常高,明年業績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我們將更加關注一只股票的行業周期性、企業增長性、業績穩定性和經營優良性,即真正的價值投資。因為只有好企業、好公司才能帶來長期的分紅和利潤增長,滿足長期資金的考核需求。股票、公司、公司之間的分化將越來越明顯。
二是去散戶。
當保險資本、公開發行、私募股權、企業年金等越來越追求價值投資時,這些機構和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業績也將大大分化。許多投資者會發現,他們已經一年沒有投資公共基金了。
在這種情況下,散戶投資者會越來越愿意投資這些長期資金,不再自己動手。整個市場將朝著去散戶投資的方向發展。
當然,整個過程中仍存在中小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合規經營、保險公司投資資本風險權重等一系列問題。
但毫無疑問,現在正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駛,并開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