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季報的披露完畢,各大機構在第三季度的持倉和變動情況逐漸明朗。由于機構的體量較大,其調倉主要集中在中長線布局,這些變動可能反映出機構對市場走勢的看法。尤其是在“924”新政發布后,市場迎來了一系列顯著的利好,資本市場的活躍度迅速提升,機構的動向更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多只股票獲得機構大量增持
目前,國內機構大致可以分為QFII、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券商、企業年金、信托公司和私募等類型。根據Wind的數據,第三季度有88只股票獲得機構資金增持超過億股。在這些股票中,中國能建和中國平安的增持量尤為明顯,均超過了百億股。此外,滬農商行、中鐵特貨、華電國際、兗礦能源和山西高速等也受到機構的大幅增持。
在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2只股票被機構減持超過10億股,其中農業銀行、京滬高鐵和光大銀行的減持量均超過20億股。此外,民生銀行、京東方A、龍騰光電、中國電信和華夏銀行等也遭到了機構的重大減持。
// QFII和社保基金的調倉策略曝光 //
值得關注的是,QFII、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在第三季度的持倉變化一直受到市場投資者的密切關注。QFII代表了海外長期資金,而社保基金則是國內耐心資本的一個重要代表,兩者在持倉風格上均明顯傾向于長期持有和價值投資。
根據Wind的數據,截至第三季度末,QFII出現在76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共有87只股票的持倉超過了億元。其中,持倉市值最高的是寧波銀行,達到320.21億元,南京銀行緊隨其后,市值為186.39億元。此外,生益科技、上海銀行、西安銀行、紫金礦業、恒立液壓等8只股票的QFII持倉也均超過了10億元。
根據Wind數據顯示,在持有股份的760家上市公司中,有225家公司被增持,增持比例為29.61%。其中,有8只個股在第三季度獲得QFII增持超過千萬股。華測檢測在第三季度被增持了2694.92萬股,增幅最大。此外,生益科技、朗源股份、國中水務、首創環保、天地科技、大連熱電和雷曼光電等公司也在第三季度得到了QFII的大幅增持。
總體來看,QFII在第三季度主要加大了對電子信息、公用事業、大消費、多元金融和醫藥等領域的投資。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已出現在56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其中有377只股票的持倉金額超過了億元,占總數的66.96%。
社保基金的主要重倉股集中在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領域。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保和交通銀行是社保基金前四大持倉股,持倉市值分別為1129.01億元、762.1億元、417.06億元和229.78億元。
根據Wind數據顯示,在持倉的563家上市公司中,三季度有174家公司獲得社保基金增持,比例達到30.91%。其中,有23只個股的增持量超過千萬股。廣匯能源以4428.51萬股居增持首位,廣西能源和新集能源緊隨其后,分別增持3786.72萬股和3411.76萬股。此外,偉星股份、神火股份、山推股份、星源材質和分眾傳媒等公司也都獲得了社保基金的大幅增持。
總體來看,能源和公用事業是社保基金在第三季度增持的主要方向,另外,大消費和制造業等領域也受到社保基金的關注。
機構:靜候“反彈”行情的到來
展望未來市場,國泰君安證券指出,明顯的“寬松貨幣政策+寬松財政政策”將會影響到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方面。通過填補債務缺口和減輕債務壓力,這將促進相關部門資產負債表的改善,為未來的輕裝上陣、刺激消費、投資以及激活國內經濟做好充分準備。這表明“控制風險”是當前階段的首要任務,同時也將為估值打下基礎,鞏固“市場底”。此外,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內,國內宏觀、中觀到微觀層面的數據都有望實現邊際改善,因此我們對這輪“反彈”行情保持樂觀態度。
在11月的行業配置中,該機構的研究指出,應重視科技主線。市場反彈的背后是信用預期的修復和估值的提升,選擇行業和個股時可以關注“分母端的彈性”。看好中盤股、超跌股、低估值股、回購和并購預期,并且在分子端的限制較弱(如ROE的修復或現金流的改善)時,推薦“成長股優于消費股”。具體而言,首選成長股包括:1、TMT領域,特別是電子和計算機;2、國防和軍工;3、醫藥和生物科技等。次選消費股則包括:1、白酒;2、社會服務;3、輕工;4、醫療美容。在結構上,強調“科技牛”,特別需要關注科技相關設備,理由如下:①財政政策的投資方向之一;②主題催化因素較多;③受益于朱格拉周期的相關品種。
光大證券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短期市場迅速上漲后,通常會進入震蕩上升的階段。在多項政策的積極影響下,市場指數總體仍具備上漲的潛力。然而,投資機會可能會逐漸從β向α轉變,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投資結構的選擇將變得尤為重要。
該機構在配置方向上認為,關注政策相關行業和風險偏好的提升是主要線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政策的逐步落實將成為市場交易的重要主題,因此建議關注可能受益于政策實施的泛地產和基礎設施相關資產,如白酒、地產和建材,以及并購重組相關領域。此外,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有助于成長板塊的估值修復,推薦關注軍工、TMT和新能源板塊的部分個股。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