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頻繁出現基金經理增聘、卸任、離職的公告。這可能是因為降薪、業績壓力等因素,也可能是受到公司人力成本、激勵機制、企業文化、個人發展空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目前,資管機構不會輕易增加規模,反而會降低人力成本,并更為謹慎地引進人才。對于業績平平的基金經理,離職后的出路并不是很多。
6月27日,財聯社報道稱,隨著股市的震蕩調整和監管政策的嚴格執行,基金經理的卸任和增聘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今年已有157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有不少管理產品經驗超過十年的公募“老將”,他們所管理的產品大多由年輕一代基金經理接任。與此同時,同期上任的公募基金經理數量達到了282人。
據行業內部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基金經理的招聘、辭職和離職公告可能會相對頻繁。這些變動可能由降薪、業績壓力以及公司人力成本、激勵機制、企業文化和個人發展空間等多種因素驅動。
然而,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2023年11月底中基協修訂《基金經理注冊登記規則》后,在管產品的募集期、封閉期以及管理產品不滿1年時,離職將受到更多限制。與此同時,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資管機構不會輕易擴大規模,相反地,他們會削減人力成本,并更加審慎地引進人才。對于大部分業績平庸的基金經理來說,離職后的選擇并不多。
大規模辭職和辭退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今年以來共新聘了1625個基金經理(包括新基金),而離職基金經理所管理產品數量則有1142只。
截至目前,已有157名基金經理離職,覆蓋92家基金公司。一些工作了近20年的老資深基金經理的產品也都交接給了新一代基金經理。與此同時,282名新基金經理被公募基金公司聘用,涉及122家基金公司。
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今年以來,已有5位基金經理相繼離職,他們包括王海軍、張昂、張健、施縱舟等人。這些基金經理在3月至6月期間相繼離職該公司的產品,并且在該公司任職的時間多數不超過兩年。同時,張晉、鄧雅琨和劉明則被新聘為該公司的基金經理。在易方達,今年也有范冰、畢仲圓、楊添琦和林高榜四位基金經理離職,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新聘了劉先宇、唐博倫、李博揚和王洋等6位基金經理。
除了提到的公司外,鵬揚基金、平安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中歐基金、華夏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今年都有4位基金經理離開旗下產品,東吳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也各自有3位基金經理離職。
在許多離任的基金經理中,東吳基金旗下的兩位基金經理顯得有些特殊。丁戈和王瑞在6月21日退出了旗下的基金,成為研究員。對于這一變動,東吳基金做出了回應,稱這是因為兩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過去表現不佳,出于對投資者和產品的責任,公司積極進行了調整,同時也是公司內部評估結果的影響。
退役的球員經常涌現出離開球隊的流言
許多資深人士在今年內宣布卸任,其中包括建信基金工作長達17年的老將姜鋒,他在5月31日因“個人原因”卸任。姜鋒管理的建信興衡優選一年持有混合、建信鋒睿優選混合等基金在3月或4月也紛紛新增了基金經理。
近期,泰信基金、東方紅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的一些老將已經卸任,或者為旗下的產品增聘了新的基金經理。舉例來說,6月4日,董山青卸任了泰信互聯網+和泰信智選成長基金的經理職務,目前已經不再管理任何基金。在5月底,他還卸任了泰信中證200指數和泰信行業精選基金的經理職務。其中,泰信行業精選混合基金是董山青擔任基金經理崗位超過12年的產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6月1日,東方紅睿璽三年定開基金宣布基金經理變更,由王延飛經理聘任公司總經理張鋒為新的基金經理;同時,東方紅產業升級和東方紅恒元五年定開基金也增添了新的基金經理。目前,王延飛沒有獨立管理的基金。來自渠道的消息顯示,他可能會接下來離任或辭職。
知名基金經理“績優老將”賈成東已經不再管理招商基金旗下的產品。招商基金近日發布公告表示,招商景氣精選、招商行業精選、招商研究優選、招商科技動力3個月滾動持有以及招商產業精選將進行基金經理變更,賈成東已經一次性退出了這5只基金。在此之前的5月31日,新基金經理梁辰、李崟、陸文凱、吳瀟、張林已分別接手了由賈成東以前管理的招商景氣精選、招商行業精選、招商產業精選、招商優質成長以及招商科技動力3個月滾動持有的基金。
圓信永豐基金在4月初發布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范妍已經不再管理之前所托管的8只基金,卸任前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70億。在接下來的5月,范妍加入了富國基金。
除了上述基金經理外,最近有多位中小型公募基金經理被人猜測可能會離職,比如中加基金的閆沛賢、中郵創業基金的國曉雯、以及中庚基金的丘棟榮等。他們旗下的產品不斷“增聘”,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有關他們離職的傳聞。
深入調查:員工離職潮并不只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據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基金經理的增聘、卸任、離職公告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其原因包括降薪、基金公司為了減少人力成本、業績不佳所帶來的壓力,以及發展空間、公司制度、激勵機制、企業文化等多重因素。特別是銀行系基金公司對薪酬的限制更為嚴格,使得留住人才變得更加困難。同時,中小型公募目前面臨著一定的經營挑戰,因此也面臨著較大的人才留存難題。
然而,也有一些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中基協自2023年11月底開始加強了對基金經理在募集期、封閉期以及管理產品未滿1年時離職和管理變更的要求。這些舉措對基金經理的離職產生了更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約束基金經理在產品募集期、封閉期以及管理產品未滿1年內離職的情況,確保基金管理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并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根據上述要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投資管理人員注冊登記規則》規定在以下情況下,不得注冊為基金經理:若管理公募基金產品處于募集期或封閉期時主動離職,且離職時間未滿24個月(包括靜默期);未妥善完成工作交接而主動離職,且管理公募基金產品離職時間未滿1年,同時包括靜默期;以及從公募基金管理人或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離職未滿6個月的基金經理、投資經理等14種情形。
在向基金經理注冊申請時,擬任基金經理需做出一項承諾:除非特殊情況,不會在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期、封閉期(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除外)及管理公募基金產品的第一年內主動離職。此外,擬任基金經理還需親自書寫承諾,并在承諾中明確自己將至少任職1年,然后簽名。
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資產管理機構在引進人才方面會更加慎重,他們會對人才進行嚴格篩選。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表現平平的基金經理離職后的選擇并不多。一位來自華南一家大型公募機構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私募基金、券商資產管理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也面臨困難,許多機構不會輕易擴大規模,反而在削減人力成本。雇用新員工會更加困難,同時“奔私”創業的壓力也比往年更大。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