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再次跌破3000點,寬基ETF的交易量明顯增加。有傳言稱有神秘資金進場,似乎有抄底資金的跡象。
6月27日,寬基ETF的交易量再次放量,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它們當天的成交額分別是49.95億、32.21億和22.64億。此外,嘉實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科創50ETF、華夏滬深3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以及南方中證1000ETF的成交額也都突破了10億。
上證指數達到3000點是很多投資者的低點買入時機。Wind數據表明,自6月21日上證指數下跌至該水平后,到26日,僅僅4個交易日內,全市場ETF的資金凈流入達到近403億元。其中,包括4只熱門上證300ETF和南方中證500ETF,合計吸納資金高達291億元。
寬基ETF在市場下跌時總能吸引資金抄底,許多之前較少關注寬基的基金公司也看準了這個機會。富國基金今年剛發行了滬深300ETF,招商基金也提交了類似的ETF產品。
短短4天,5只ETF凈流入近300億
熱度仍然集中在頭部ETF上。在3000點以下的市場環境中,全市場ETF資金凈流入超過400億元,其中近300億元流入了五只ETF,真正的遙遙領先。
在這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凈資金流入接近120億元,易方達和嘉實旗下的滬深300ETF的區間凈資金流入分別為55億元和41億元,南方中證500ETF的凈資金流入為37.72億元,華夏滬深300ETF的資金流入情況與南方中證500ETF的規模相當,甚至超過了37億元。
在這輪神秘資金涌入的浪潮中,南方中證500ETF表現十分突出,其凈流入資金超過了華夏滬深300ETF。業內人士認為,根據今年2月抄底資金入場的順序來看,“首先托底指數是滬深300;其次通過進入中證500指數來加強市場信心,推動市場上中盤股的表現;最后通過干預中證1000指數和2000指數來活躍市場情緒。”而這一次,資金在大量買入滬深300ETF的同時,也顧及了中證500ETF。
投資者繼續涌入市場進行資產抄底,導致股市在6月26日觸及了2933.33點的低點。在6月初,市場出現了風格切換的預期,有人認為科技板塊會超越中小板塊,但目前還沒有定論。不過,在一個月的下跌之后,機構不再談論大的主題輪動。
魏鳳春,創金合信的首席經濟學家指出,市場正在逐漸回歸平穩的交易邏輯。年初市場廣泛支持紅利低波+科技成長的多元化投資戰略,但海外交易的干擾使該主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隨著海外交易的干擾漸漸減弱,市場也逐漸回歸平穩,投資者可以重返共識。在過渡期中,保守的耐心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黃金、長期債券和紅利股,等待科技成長市場的調整。而激進的耐心投資者則應密切關注科技成長的機會,例如央企持股、硬科技、并購與治理結構的全球化等。
華安基金的指數和量化投資部門認為,市場正在經歷縮量調整期,逐漸積累動能。若有更加明確的基本面改善信號,可能會進一步促進市場的改善。
經濟學家和基金經理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即使股市在3000點以下,更多的人仍然選擇觀望。由于內需不旺盛,外需不振,只能等待政策刺激措施的效果顯現以及新政策的落地和期望。
A50ETF的總規模已達到287億
今年的ETF新秀之一——中證A50ETF,在區間資金凈流入前列中表現出色。銀華中證A50ETF在短短的4天內資金流入超過5億,最新規模也突破了33億。目前,它在首批10只同類產品中排名第四。
最近,平安中證A50ETF的凈流入情況表現很好,達到3.36億,使其規模達到48.98億元,超過了50億份,與其他同類產品在總規模上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截至6月26日,10只首批中證A50ETF的總規模達到了287.02億,比成立時的165億增加了74%,這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吸金能力相當強勁。
值得一提的是,6月17日是中證A50指數發布后的首次調整日,成分股發生了細微變動。原有成分股錦江酒店(5月31日權重0.19%)被剔除,三環集團則被新納入成分股。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此次中證A50指數的調整符合指數發布時的編制理念和調倉規則,充分展現了指數的優勝劣汰機制以及持續自我優化的能力。調整后前十大重倉股的權重總和從50.69%提高到了51.64%,頭部聚集效應進一步凸顯。經此調整,貴州茅臺、寧德時代和中國平安三者依然位列前三大成分股,這反映了在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此外,長江電力的權重也顯著提高,這也表明傳統行業的穩健經營和持續分紅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并為其帶來了回報價值。
上證50ETF的凈流出是什么原因?
成交額與凈買入之間并不存在正相關性。在過去的4個交易日內,有4只ETF的區間成交額均超過了100億元,它們分別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以及南方中證500ETF,其成交額分別為239.22億元、117.41億元、104.47億元和102.17億元。盡管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的成交額達到了4.56億元,但其區間凈流入額僅有4.56億元,而華夏上證50ETF的凈流出額接近14億元。
上證50ETF的資金凈流出讓市場略感意外。然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作為核心資產代表的中證A50指數具備更大的優勢,其覆蓋滬深兩市,范圍更廣,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性;其次,在目前股市紅利資產估值高企的背景下,上證50指數中金融權重最高,而最近銀行股不斷刷新高點,市場出現了一定的分歧。
基金公司再次內卷寬基ETF
這一現象就是當抄底資金涌入時,整個市場的ETF會自動分為頭部的寬基ETF和其他。隨著基金公司對這一實際情況日益意識到,一些有資源和能力的公司選擇加入陣營,希望能夠分享其中的利益。
今年5月,富國基金發行的滬深300ETF在短短5天內提前結束募集,籌集了7.17億元,迅速上市建倉。這個募集成果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已相當出色,能夠支撐這一成績的顯然是機構資金的支持。
去年12月以來,不僅有富國基金,還有招商基金、西藏東財基金、大成基金等基金公司向監管部門報送了滬深300ETF申請材料。同時,中歐基金也報送了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審核申請,目前正等待監管部門批準。
在市場上已經有14只滬深300ETF且頭部格局已經穩定的背景下,仍有基金公司加入這一品類,進一步助力了該領域的發展。對于這些公司而言,更為重要的是產品的接受度,在神秘資金和抄底資金的涌入時,尋求適合的產品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而能否超越當前巨無霸的地位則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挑戰。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