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A股市場震蕩攀升。截至5月底,上證指數二季度以來漲逾1.5%,滬深300、上證50指數較為亮眼。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包括瑞銀、瑞士百達等多家外資機構發布觀點,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基本面與A股市場的樂觀展望。從內資券商、基金機構近期策略報告來看,盡管短期市場仍面臨震蕩,但政策效果正不斷顯現,帶動投資者預期修復。
4月以來滬指漲逾1.5%
從二季度情況看,A股市場整體保持震蕩態勢,滬指迎來明顯反彈。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收盤,4月以來上證指數已漲逾1.5%,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39%、0.72%。其他寬基指數方面,滬深300、上證50二季度以來表現亮眼,分別上漲1.20%、1.96%。
從行業來看,31個申萬一級行業表現“喜憂參半”,行業分化較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自二季度以來,共有11個行業指數收漲,周期性行業市場行情顯著。具體來看,銀行業指數漲幅達7.97%,為二季度以來漲勢最為亮眼的行業;煤炭行業二季度以來也漲逾7.3%,位列各行業第二;交通運輸、公共事業、家用電器行業漲逾4%,農林牧漁行業則漲逾3%。
不過,也有部分板塊回撤明顯。綜合、傳媒、計算機行業指數二季度以來均跌逾10%,商貿零售、社會服務板塊跌逾6%。個股方面,在全市場5300余只個股中,二季度以來實現上漲的共有1996只,占比約為37%。其中,四只個股股價翻倍,123只個股二季度以來漲逾30%。
互聯互通方面,北向資金已連續兩個月凈買入,顯示出海外資金對于A股市場的關注。Wind數據顯示,今年4月、5月,北向資金分別凈買入60.20億元、87.79億元。其中,4月26日、4月29日、5月17日三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超100億元,4月26日的單日凈買入額高達224.49億元。
海外長線資金做多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外資機構近段時間紛紛發布觀點,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基本面與A股市場的樂觀展望。
“從盈利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可能在一兩個季度之前已經觸底。今年下半年,企業盈利可能會出現企穩的狀態。”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兼研究主管陳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作出這一判斷的背后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本輪推出的房地產政策出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政策取向,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力度也相對較大,或對房地產市場帶來企穩的效果;二是當下全球制造業出現復蘇跡象,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PMI已經轉頭向上了,對于中國出口型企業也會帶來盈利的提振。整體來看,未來一兩個季度可以看到企業盈利觸底后開始上行。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市場自4月中下旬已出現了比較大的反彈,從交易來看,海外長線資金是做多的重要力量之一。海外投資人近期做多中國資產更多基于三個理由:一是從自下而上的上市公司層面,尤其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利潤好于預期,EPS沒有下調;二是外資對房地產風險擔憂減弱,增強了回到中國市場的信心;三是去年板塊輪動過快,但今年以來績優股表現更好,股價與基本面掛鉤程度更高,增強了外資信心。
“二季度以來全球股市出現微妙的變化,中國股市似乎正在扭轉2021年以來的下行趨勢。”聯博基金資深市場策略師黃森瑋表示,在新“國九條”等資本市場改革政策的指引下,A股上市企業有望迎來長期估值上修的契機。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也表示,目前中國股票的性價比正處于改善之中,不少上市公司在過去一年降低了成本,盈利和現金流有所好轉,資本開支增速下降,今年是業績恢復期,資產價格的穩定會有助于恢復的持續。
政策發力帶動預期修復
從近期內資機構發布的策略報告或觀點看,短期市場或仍面臨震蕩,不過政策效果正在不斷顯現,且后續有望繼續加碼,帶動投資者預期修復,市場行情或將延續。
“目前A股市場表現相對健康,隨著政策效果的不斷顯現,國內經濟高頻數據邊際好轉,積極情緒有望累積,更多公司的確定性和業績預期或將好轉,市場行情有望漸次展開。”星石投資有關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短期來看,政策利好帶動經濟預期修復,市場或將保持積極震蕩。不過,股市熱點輪動的特征也或將繼續,消息面對板塊短期走勢的影響將放大,資金流動也對結構性行情有推動作用,部分前期漲幅偏大的板塊后續波動或會增加。
中金公司表示,結合當前市場環境,穩增長政策的落實力度可能是后續市場方向性選擇的關鍵。后續我國經濟層面的政策和改革力度有望繼續加碼,并帶動投資者預期的繼續修復,近期A股市場階段性調整并不意味著2月以來的修復行情結束,歷經調整后主要指數有望重拾升勢。此外,目前市場估值雖有修復,但滬深300指數前向市盈率也僅為10.5倍,距離歷史均值尚有距離。
對于未來重點關注領域,泓德基金經理季宇表示,未來希望配置一些低估值公司和合理增長的公司。目前主要關注兩個方向:一是在新的宏觀背景下仍然能夠實現穩健增長的公司,目前看到的機會更多是在海外市場建立較強優勢的公司;二是順周期行業的優質公司,雖然基本面處于左側,但考慮增長和分紅之后,個位數市盈率的估值已經具備吸引力。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