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國內豬肉價格同比增長了1.4%。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的生豬分析師張斌告訴《證券日報》的記者:“春節結束后,生豬價格整體上漲波動,全國平均價格逐月上升。5月20日,全國外三元生豬的出欄平均價格為15.73元/公斤,環比增長4.79%,同比增長11.27%。”
最近公布的2024年4月份生豬銷售數據顯示,多家豬肉企業的商品豬售價同比上漲,帶動了公司銷售收入的增長。
一家上市公司表示,對第二季度的市場看好,預計4月份將有望盈利。同時,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神農集團等養豬企業紛紛宣布,生豬養殖的完全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4元左右,再次擴大了行業降本增效的空間。
北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里的畜牧獸醫研究所的朱增勇研究員向《證券日報》的記者說明:“當前,生豬養殖產業正處于價格正常波動的過渡階段,全行業從虧損走向正常盈利范圍。”
養殖業利潤狀況有所改善
自春節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上漲,A股市場上的多家上市豬企最近相繼發布了好消息。根據初步統計,截至5月16日,已有19家上市豬企公布了4月份生豬銷售數據,這些企業的商品豬銷售均價普遍同比增長,其中多家豬企銷售收入同比上漲。
5月9日,金新農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公司預測2024年第一季度將出現虧損,但極有可能在4月份盈利。初步判斷今年生豬市場狀況將優于去年,但預計將會波動不斷。憑借公司養殖成本持續下降,金新農對2024年成功扭虧為盈充滿信心。
根據農業農村部4月19日公布的數據,隨著生豬去產能政策逐漸生效,能繁母豬數量、中大豬數量和新生仔豬數量均出現下降趨勢。預計第二季度生豬市場供需關系將進一步改善,生豬養殖業可能扭虧為盈。截至3月底的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為3992萬頭,同比減少7.3%,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2.4%,介于產能調控的合理范圍內。
朱增勇指出,如果母豬存欄數量降至4000萬頭以下,產能就已經接近供需基本平衡。拐點并不意味著豬價必須持續上漲,而是指產業進入良性循環,養殖有一定利潤,豬肉供應充足、價格適中。從產業低谷過渡到產業良性循環,也構成一個拐點。
盡管正值消費淡季,生豬養殖企業通過有效控制成本成功實現了銷售收入的增加。隨著市場供需關系改善,該行業有望迎來更進一步的復蘇。
溫氏股份指出,近年來,養豬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未來一段時間內,該行業可能會整體處于供需疲弱、利潤較低的狀態。公司將更加注重控制成本,提升內在實力,確保盈利為主要考慮因素,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養殖公司成本降低的效果開始顯現
自5月以來的多次投資者交流會上,多家上市豬肉企業宣布,4月份生豬飼養的全部成本已達到每公斤14元的階段。
京基智農稱,該公司在四月份育肥豬的平均養殖成本為每公斤13.5元(完全成本約為每公斤14.6元)。在過去的一年里,該公司的養殖業務成功降低成本,旗艦項目茂名高州項目在四月份的平均養殖成本已下降至每公斤12.44元。
新希望公司表示,在運營場線正常情況下,飼養場出欄豬的成本隨著1月和2月之后“非瘟”影響逐漸消退而明顯下降。1月份的成本為每公斤15.8元,2月份大約16元左右,3月份已經降至每公斤15.3元,4月份為每公斤14.7元。預計到今年12月,飼養場出欄豬的成本將降至每公斤14.2至14.3元的區間內。
另外,在4月份,牧原股份養殖一頭生豬的總成本是14.8元/公斤;在溫氏股份的16個省級區域養殖單位中,有7個單位的豬肉生產綜合成本低于14元/公斤;神農集團生豬養殖的總成本是14.2元/公斤。
張斌指出:生豬養殖成本降低,主要因為提高產能和飼料費用的下降。隨著規模化企業持續改進產能,母豬的養育效果不斷提高,更少的母豬就能生產更多商品豬,實現了產能提升。同時,養殖企業的技術和防疫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生豬養殖總成本率首次達到每公斤14元的先進豬企,同時公開了“減少成本的秘訣”。牧原股份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和應用,努力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生豬養殖領域。例如,公司開發了合成生物技術,重點在于減少豆粕的使用并進行替代。
神農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4年的第一季度,公司出欄豬的結構得到改善,三元商品豬的出欄比例不斷增加,料肉比下降至2.57.同時,公司在提高養殖標準化水平方面持續努力,遵循兩點式生產、全進全出、適度規模和疾病凈化的原則,從而提升了豬只的健康水平和每頭母豬每年可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