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應中國貿促會邀請,28日下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抵達北京。馬斯克本次訪華意欲何為?
環球網援引路透社最新報道稱,這是馬斯克對中國“一次令人意外的訪問”。一名知情人士稱,馬斯克尋求與中國高級官員會面,討論在中國推出全自動駕駛(Full-Self Driving,簡稱FSD)軟件。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曾有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向馬斯克提問,“我期待特斯拉FSD早日進入中國,何時能實現?HW3.0系統何時能用上3D建模圖像?新倒車輔助功能何時能推送給中國的特斯拉HW3.0車主?”
當時馬斯克對此回復稱,“這可能很快就能實現。”
FSD目前水平如何?
就在本月,特斯拉已兩次對FSD價格“下手”,下調報價以吸引用戶。
一周前特斯拉剛剛在下調中美市場車型報價之后,宣布將其FSD系統套餐價格從12000美元下調了大約三分之一,至8000美元。此前4月13日,特斯拉宣布FSD(有監督)單月訂購價格從199美元,下降至99美元,訂閱價格直接“腰斬”。
馬斯克預計,特斯拉FSD測試里程需要達到60億英里,才能滿足全球監管機構的要求。而特斯拉4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FSD實際測試里程為10億英里。
雖說離目標仍有較大差距,馬斯克在本月初仍宣布,將在今年8月8日推出Robotaxi并實現商業化應用——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短時間內需要更多FSD用戶,并提高道路測試里程。
目前,特斯拉FSD已升級至V12.3端到端版本,不再依賴于傳統的規則代碼,而是完全依賴于神經網絡和數據驅動。
中信證券3月28日報告指出,“端到端”的核心好處在于模型迭代的關鍵由“工程師”變為了更易于規模化的“數據和算力”,因而訓練效率和性能上限有望得到顯著提升。該方案所展示出的性能潛力有望大幅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接管水平,從而實現真正無可爭議的L3能力(例如達到每周接管1次)。
從用戶反饋來看,V12表現確實較為突出:據北美參與FSD Beta V12的測試用戶反饋,相較于V11.V12版本的干預次數顯著降低,“更絲滑”“更擬人”也是常見評價。
FSD入華需要什么?
去年曾有媒體消息稱,特斯拉正在建設首個數據中心,其數據中心業務可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數據,都會存儲在中國境內。且特斯拉正在中國組建一個20人左右的本地運營團隊,推動FSD落地中國市場;并準備在中國建立一個上百人的數據標注團隊,為訓練FSD算法提供人工標注樣本。
若FSD在我國落地,數據采集、模型訓練與算力中心是關鍵。
中金公司曾表示,FSD如在中國推廣,整套數據閉環需在境內,需在數據采集、模型訓練方面進行準備,考慮BEV感知方案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本地化適配。在中國,FSD地圖測繪或需要與中國廠商合作,且特斯拉需搭建本土計算中心和組建在地算法適配團隊。
中信證券也指出,其一,地圖數據高度敏感,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特斯拉究竟該如何獲取相關資質仍是個未知數,或與中國企業進行合資,或在上海進行試點,但想要短時間大規模鋪開并非易事。
其二,純視覺路線對于圖像的處理更依賴大量數據采集和模型訓練,因此特斯拉在美國自建超算中心Dojo并自研D1芯片,以大幅提升FSD訓練效率。該券商認為,在中國,即使特斯拉獲取了數據采集資質,也大概率只能在中國本地進行模型訓練。這意味著,想要達到與美國同等的訓練效率,特斯拉需在中國建立類似于Dojo的超算中心,需要一定開發周期和成本。
FSD入華有何影響?
特斯拉FSD入華后影響如何?綜合各家券商研判,其或將大幅強化消費者認知,推動國內高階智駕滲透,并在我國智能駕駛領域中引發“鯰魚效應”。
例如中信證券表示,若特斯拉“極致性價比硬件+高毛利FSD軟件”的模式在國內得以規模化落地,可能類似于智能汽車的“ChatGPT時刻”;不論在增量需求還是商業模式層面,對于當下國內車企和供應鏈而言都意味著新的可能性。
國泰君安3月26日報告也指出,FSD若成功入華,將成為國內車企自動駕駛方案強有力的競爭者,國內自動駕駛高地的角逐將愈發激烈,有利于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蓬勃向上。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