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引領著“超級央行周”,日本央行可能將迎來一次歷史性轉變,這將對局勢產生何種影響?
本周全球市場即將迎來“央行活動周”,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多國央行將在本周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最為關注的是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的行動。
// 美聯儲主導“超級央行周” //
本周四凌晨2點,美聯儲將召開今年的第二次議息會議。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將會再次維持利率不變,但投資者期待能夠了解更多關于未來利率調整的信息。
上周美國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數據均超出預期,使得美聯儲在今年進行降息的時間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美國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3.2%,高于預期的3.1%,之前的數據為3.1%;環比增長0.4%,符合預期,但比之前的增長0.3%更高。2月份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8%,仍為自2021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2月份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環比增長0.4%,為八個月來最大的增幅,高于預期的0.3%,與之前的數據持平。
美國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環比增速加快至0.6%,為自2023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預期為0.3%;同比增長1.6%,超過前值1.2%和0.9%的預期;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排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同比上漲2%,超出預期的1.9%;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環比增長0.3%,略低于0.5%的預期,但較上月的0.2%有所加速。市場參與者認為,這一數據進一步顯示了美國的粘性通脹問題仍未消散。
鮑威爾主席曾表示,盡管美聯儲可能在今年降息,但只有等到更多證據顯示通脹已經回落至其2%的目標水平后才會采取行動。
近期強勁的通脹數據導致上周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并漲幅急劇擴大。具體來講,被視為“全球資產價格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上周四上漲了2.48%,創下了2月中旬以來的最大單日增幅記錄。截至3月15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了4.315%,接近今年內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國二月份PPI增長速度超出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這進一步表明通脹壓力在持續加劇。數據顯示美聯儲的決策者們在控制通脹方面仍然面臨很大挑戰,道路并不平坦。
隨著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數據雙雙走高,市場對美聯儲可能年內降息的幅度預期也有所降低。
根據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在3月份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達到了99%。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則顯示,投資者已經充分定價了7月份的降息,對6月份的行動信心有所下降。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們已將他們對美聯儲今年降息幅度的預測下調至75個基點,之前他們預計全年將會下調125個基點。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今年以來,美聯儲面臨著關于其兩大任務(促進就業和維持物價穩定)的一些喜憂參半的信號,導致降息的押注持續出現急劇波動。總體而言,勞動力市場和通脹都在降溫,但這種趨勢可能未達到美聯儲的預期。鮑威爾在國會出席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聽證會時表示,利率已接近頂峰,他再次強調今年晚些時候可能會降息,但最新的數據可能使一些官員對政策調整時機過早感到擔憂。
這次的美聯儲會議不僅會發布政策聲明,還會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測摘要。在上一次的預測中,2024年核心PCE通脹的中值預測為2.4%。由于今年CPI通脹數據連續兩個月意外高于預期,所有人都在關注,美聯儲是否會調整對未來通脹的預期。
在數據方面,本周美國有多項房地產市場數據將會公布。商業地產市場面臨考驗的同時,人們也關注個人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有機構預測,隨著抵押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降,相關數據有望企穩。本月NAHB房價指數、上月新屋開工以及建筑許可的表現都將備受矚目。同時,本月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也十分重要。考慮到紐約地區制造業活動萎縮的情況加劇以及上月服務業擴張的放緩,美國經濟在本季度末可能會面臨考驗。
可能迎來歷史性轉折的是日本央行
除了美聯儲的利率決議會議外,本周還有另一個備受市場關注的焦點,那就是日本央行。據之前的報道,日本央行有可能在本周二(3月19日)的政策會議上取消其對收益率曲線的控制政策(YCC),并結束負利率政策。這將是自2007年2月以來首次加息,標志著日本央行或許會結束長期實行的貨幣寬松政策,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市場的關注。
自2016年2月以來,日本央行對金融機構的某些存款實行負利率政策,將基準利率短期利率從零下調至歷史低位-0.1%,并延續至今。但如今該政策可能即將結束,主要計劃是將目前為-0.1%的政策利率提高至0%-0.1%范圍。
關于日本央行利率前景的猜測中,日本每年春季的全國性勞資談判扮演重要角色,目前這一談判的初步結果已經揭曉。3月15日,日本最大工會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Rengo)工會宣布,初步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共有771個工會獲得了5.28%的加薪總額,這是30多年來最大的漲幅,去年同期的增幅為3.8%。
據市場專家觀點,日本每年春季舉行的全國性勞資談判被視為對本年度日本工資漲幅的“風向標”。若工資增長率回升至較高水平,預計有利于實現工資和通脹之間的良性循環,有助于日本走出通貨緊縮的局面。
今年,日本的大型企業和工會達成了一項重大協議,同意大幅提高工資。這意味著通貨膨脹率可能會維持在2%或更高水平,這也是日本央行改變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市場預測,日本央行將停止實施負利率政策,并逐步取消對收益率曲線的控制,該措施是其貨幣寬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23年年底開始,日本央行一直在為終止負利率政策做準備。
然而,部分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日本央行在考慮加息與經濟情況之間存在矛盾。盡管準備終結負利率政策,但由于經濟疲軟的影響,決定加息并不容易,日本央行需要更多數據來判斷時機是否成熟,不確定性較高。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的轉變會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呢?
浙商證券的分析師覃漢和崔正陽認為,日本央行轉向較嚴格的政策立場,意味著全球低利率時代可能結束。這將對全球資產配置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可能為國內低波動、高股息資產帶來利好,可基于雙重配置策略風險對沖的核心理念。
據該機構表示,如果日本央行在這個階段決定終止YCC政策,一方面可能導致全球范圍內流動性收縮;另一方面,資產方面可能會面臨與負債方同步收縮的壓力,或對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股票市場可能會成為國際投資者的新寵,因為其股息率相對較高,政策基準利率相對較低。盡管日本央行的政策調整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A股市場也可能受到影響。然而,考慮到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國內經濟內在的增長動力,A股市場可能會表現出相當強大的韌性。
國內權益市場具有多方優勢,如高股息與低政策基準利率共存、市盈率偏低、盈利有望改善、貨幣政策或將保持寬松等。有望部分替代日本股市,滿足海外資金對沖需求。低波動、高股息紅利資產或將持續受益。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