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勞工部周二公布的數據,上個月美國通貨膨脹再次超出預期。
盡管這些數據幾乎沒有改變市場對美聯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的看法,但卻讓美聯儲目前的局面變得更加復雜。
美聯儲官員下周開會時,其利率點陣圖將成為一個關鍵焦點。
據財聯社3月13日報道,美國勞工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個月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再次超出預期。盡管這一數據幾乎沒有改變市場對美聯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的看法,但卻讓美聯儲目前的形勢變得更加復雜。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了3.2%,超出了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3.1%。2月份CPI較上月環比增長了0.4%,達到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漲幅。
與此同時,除去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的核心CPI在與1月份相比上升了0.4%,高于經濟學家預測的0.3%。核心CPI在同比數據上漲了3.8%,雖然是自2021年以來最小的漲幅,但仍然破滅了1月份通脹超出預期只是暫時的期待。
著名記者尼克·蒂米拉奧斯,被譽為“新美聯儲通訊社”,指出美國通脹率已連續第二個月超出預期,這可能會導致美聯儲在下周的議息會議上進一步堅持觀望態度,暫不考慮降息。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整體上漲,因為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在年內降息,宏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總體上是積極的。周二公布了超出預期的CPI報告后,股市仍然堅挺上揚,表明投資者認為6月份的降息計劃并未受到干擾。標普500指數在當天結束了前兩個交易日的下跌,創下了今年第17個收盤紀錄。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數據顯示,期貨交易員對美聯儲在六月份降息的可能性進行了投注,僅在周一從72%略微下降至69%。
然而,該報道可能會給美聯儲未來的審議帶來一定壓力。由于核心價格的漲幅超出預期,除去食品和能源后,追蹤通貨膨脹的趨勢變得更為困難—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指標都是如此。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美聯儲的高度關注。
實際上,除去表現熱烈的股市外,在隔夜的全球金融市場中,其他領域對這份CPI報告的反應顯然更為悲觀。
最顯著的莫過于債市。美國國債價格在昨夜整體受壓,各期限國債收益率普遍上升,這是因為2月CPI數據的表現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如果通脹壓力仍然較高,美聯儲可能不能如投資者預期的那樣在今年順利進行多次降息。
截至紐約時段收盤時,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4.6個基點,為4.595%,5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6.5個基點,為4.157%,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5.9個基點,為4.16%,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5.3個基點,為4.316%。
最近一直創下歷史高點的黃金,昨晚也結束了連續八天的漲勢。COMEX的4月黃金期貨下跌了1.03%,收于2166.1美元/盎司,這是最近九個交易日內首次下跌,突破了連續七天創下的收盤歷史高點。
美聯儲發布的點陣圖可能會成為接下來的焦點?
巴克萊銀行的美國經濟學家Pooja Sriram表示,周二的報告可能會削弱美聯儲對通脹快速接近2%目標的信心。
根據“新美聯儲通訊社”的尼克·提米拉奧斯(Nick Timiraos)的看法,下周美聯儲官員會議的一個核心焦點是它的利率點陣圖——多數官員是否仍然預計今年會降息三次,或者是否會有更多官員改為認為只需降息兩次?
據Timiraos指出,盡管點陣圖預測并非FOMC會議后的產物,但在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或政策聲明發生重大變化時,點陣圖預測通常對公眾預期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在下周再次發揮作用。
Timiraos 表示,美聯儲鮑威爾主席曾表示,為了確保美聯儲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通脹數據不一定需要從去年年底的溫和數據中有所改善。然而,一個重要問題是,今年前兩個月的整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分別上漲了0.4%,這在多大程度上代表通脹趨勢的“倒退”。
行業分析師克里斯·安斯蒂也指出,根據美國2月的CPI數據,美聯儲官員們集體將去年12月的點陣圖預測從年內三次降息修改為年內兩次降息的風險增加了。在點陣圖上,重點關注的將是2024年底基準利率的中位數預測。
PIMCO董事總經理兼經濟學家蒂凡尼·懷爾丁指出,盡管周二發布的CPI報告可能還不足以阻止美聯儲在年中降息,但應該引起關注的是,如果勞動力市場沒有進一步寬松,通脹能否回到目標水平。
當然,目前依然有一些行業內部人士認為年內三次降息的決定不會輕易改變。前波士頓聯邦儲備主席羅森格倫周二表示,勞工部的報告不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年內三次降息的預期,這也是官員們在12月會議上的計劃。
羅森格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周二的報告基本上顯示核心通脹正在逐步改善。只要工資和薪水繼續下降,我認為這份報告并不會真正改變對6月份可能降息的整體看法。
羅森格倫指出,他認為在5月初的會議上,美聯儲有可能降低利率。因為一些跡象顯示,經濟放緩的程度可能比目前的主要指標所展現的更為嚴重。但他也表示,他預計美聯儲官員可能會等到6月份才會實現首次降息,以確保通脹率能夠重新回到2%的目標水平。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