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上市的銀行紛紛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根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的統計數據,截至4月26日,已有22家上市銀行披露了他們當年第一季度的業績。
受到一季度良好開局的推動,上市銀行的業績總體保持穩定。然而,細致觀察一季報可以發現,上市銀行的利差被進一步擠壓,同時部分領域貸款的資產質量受到壓力。
國有大型銀行中,交通銀行首先發布了季度報告,顯示該銀行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達到249.88億元,同比增長1.44%。在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49.32億元,同比增長2.3%。興業銀行則實現了243.3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3.10%,這主要是因為該行提高了風險抵御能力,導致減值計提同比增加。
總部設在長三角地區的城農商行在第一季度表現出色。其中,杭州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1.11%,增速最快;蘇農銀行、江蘇銀行、瑞豐銀行、江陰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其他地區的上市城商行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比如,成都銀行和齊魯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2.83%和18.02%。
部分銀行出現了營收下滑的情況。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和上海銀行在第一季度的營收同比分別下降了14.03%、0.03%和0.92%。平安銀行表示,營收下降是由于持續讓利給實體經濟、調整資產結構等因素所導致的。上海銀行的營收自2022年開始持續下滑,這一趨勢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該行的營收同比下降了0.92%,但降幅有所減小。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貴陽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了雙重下降的情況。一季度,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2.88%和10.81%,主要原因是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加。貴陽銀行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2.51%和3.65%,該銀行解釋稱,由于持續為實體經濟讓利以及整體市場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凈息差繼續收窄。
受到存貸雙重壓力影響,上市銀行的凈利息差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比如一季度交通銀行的凈息差為1.27%,同比下降了6 個基點;興業銀行的凈息差降至1.87%,同比下降了10 個基點;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則降至2.01%,同比下降了62 個基點。
銀行利差的"保衛戰"已經開始,效果如何呢?
平安銀行主動進行了資產結構調整,擴大了中低風險客戶群規模,增加高質量資產比例。然而,受外幣市場利率持續上漲以及人民幣存款存期延長的影響,一季度吸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達到了2.22%,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個基點。平安銀行表示,未來將加強客戶開發和經營,加強管理高成本存款產品,促進低成本結算存款增加,持續優化存款成本。
興業銀行表示,他們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期望中的效果。在保持存款規模穩定在5.10萬億元的基礎上,存款利率同比下降12個基點至2.12%。興業銀行行長陳信健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指出:“一些不合理的協議存款到期,改善了負債結構。隨著市場利率下降,負債成本也有所降低。”
隨著某些行業面臨風險曝露,一些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截至第一季度末,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1.07%,較2023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其中對公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為1.18%,比2023年末上升了0.32個百分點。
貴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63%,較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不足,導致部分行業風險暴露。貴陽銀行表示將重點關注領域和行業風險,增加清收不良貸款力度,促進風險防范和化解,以保持資產質量的可控性。
多家銀行紛紛提前做好準備,第一季度增加資產處置力度,積極維護資產質量的穩定。平安銀行表明將進一步強化資產質量管理,加強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渝農商行也表示將持續加大清收不良資產的力度,努力保持全年回收金額穩定。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