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市場的變量持續出現!
上周日一大早,重磅利好就出現了。3月制造業PMI為50.8%,環比前值的49.1%上行1.7個點,遠遠高于預期中的50.1%。同時,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0%,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表明非制造業景氣水平也持續回升。喜歡看著數據買股票的外資會不會動心呢?
分析人士認為,1月—2月工業增加值本就開局增速較高,3月PMI進一步超預期,激發市場對季度GDP增速有超市場預期的猜想。這對穩定微觀預期具有積極意義。不過,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市場對于“中國版QE”的預期也很強。這份數據出臺之后,這種預期是否會轉弱,也值得關注。
從市場結構來看,還有兩大重磅出現。首先,券商層面并購重組的預期大幅升溫:一是浙商證券擬合計受讓國都證券11.16億股股份(對應股份總數的19.15%);二是湖北國資溢價受讓長江證券股權,并成為該券商第一大股東;三是東莞證券也將出現股權變動。其次,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近日,按照“四新”(新賽道、新技術、新平臺、新機制)標準,國務院國資委遴選確定了首批啟航企業,加快新領域新賽道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那么,這些利好是否足以推動A股持續上行?
勁爆的數據
上周日早上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為,3月是節后復工季,PMI環比季節性回升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幅度進一步超季節性。從企業類型分項看,3月貢獻明顯偏高的是小企業PMI,環比上行達3.9個點。一般來說,大中企業是原材料、固定資產投資敏感型,小企業則主要是出口需求敏感型、服務業需求敏感型。恰恰出口、服務業這兩個領域3月改善較為明顯,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上行5.0個點,讀數創13個月以來最高;服務業環比上行1.4個點,讀數創9個月以來最高。
季度GDP統計以生產法為基礎,1月—2月工業增加值本就開局增速較高,3月PMI進一步超預期,激發市場對季度GDP增速有超市場預期的猜想。這對穩定微觀預期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關于后續政策空間,市場在理解上可能會有分化。此外,3月PMI亦顯示了當前經濟的短板項所在;產出價格指數偏弱也亟待改變。
申萬宏源指出,3月PMI表現好于歷年春節次月水平。歷年春節在2月份,3月PMI均大幅反彈,但今年仍超往年幅度。3月制造業PMI大幅回升1.7至50.8.回升幅度大于歷年2月春節后次月(+1.2),實際上前期2月PMI回落主因春節擾動,剔除春節仍然偏強。維持經濟“倒U形”判斷,上半年積極線索持續增加。3月PMI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整體將好于市場此前悲觀預期。
“牛市旗手”大利好
從市場結構來看,行業層面亦迎來重大利好。首先是券商。
3月29日晚間,長江證券發布公告稱,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湖北能源和三峽資本所持長江證券全部8.63億股股份,占總股本15.6%。同日,長江產業集團與長江證券部分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待本次轉讓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并完成股份過戶后,湖北國資將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此前,長江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知名投資人劉益謙的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國資此次收購長江證券的價格為8.2元/股,較3月29日該股周五收盤價5.13元/股,溢價約60%。因此,周末有私募指出,周一可能會有大資金去封長江證券的漲停板。而若長江證券成功封板,券商股的行情也可能打開。
其實,除了長江證券之外,浙商證券亦有并購動作。3月29日晚,浙商證券發布公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重慶信托、天津重信、重慶嘉鴻、深圳遠為、深圳中峻分別持有的國都證券4.7170%、4.7170%、3.7736%、3.3089%、2.6289%股份,合計股份為19.1454%。本次受讓成功后,浙商證券將成為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本次股份轉讓的價格為2.673元/股,浙商證券將需要準備近30億元資金。
東莞證券20%股權接盤方出現。3月29日晚,錦龍股份公告稱,近日,公司與東莞金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就后者有意收購公司持有的東莞證券30000萬股股份(占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并簽訂了無約束力的交易備忘錄。此后,雙方將就標的股份交易相關事項繼續展開談判協商。
202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出臺的《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提出:“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當退出5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隨后,不少央企陸續退出了一些金融股權。
此外,證券行業層面亦有對應的政策。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文件指出,適度拓寬優質機構資本空間,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
券商股迎來利好的同時,也是觀察市場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以往,每次券商股大動之時,中小盤個股殺跌的概率都比較高。若明天券商股拉高,而中小盤個股不跌,那就意味著市場處于一個偏強的格局當中。
新質生產力預期強化
國資層面亦再度傳出利好。
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2024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強調,要優化機制進一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動真碰硬,有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地。完善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打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的堵點、斷點,構建新型生產關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此外,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近日,按照“四新”(新賽道、新技術、新平臺、新機制)標準,國務院國資委遴選確定了首批啟航企業,加快新領域新賽道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些企業多數成立于3年以內,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這是國資央企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采取的又一重要舉措。
事實上,早在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就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產業煥新,加快布局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會上,10家中央企業簽訂倡議書,表示將主動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分析人士認為,央企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舉措為AI企業帶來了多重利好。不僅有利于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AI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
事實上,市場的預期并不止于新質生產力提速,4月份可能還有一些重磅信號出現,而目前的這些動作都是在為信號的釋放做準備。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