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在2023年取得了許多重要里程碑,并發布了出色的業績報告,展現了其手機進軍高端市場以及小米汽車首次亮相的成果。
3月19日,小米公司發布了2023年的財務報告。根據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全年的營業額為271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但調整后的凈利潤達到了1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6.3%。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了732億元,同比增長了10.9%,經過調整后的凈利潤達到了49億元,同比增長了236.1%。另外,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支出為24億元。
盧偉冰是小米集團的總裁,在媒體電話會議上就小米汽車的價格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表示,雖然可能會有一點貴,但相信觀看完3月28日的發布會后大家會對這個定價感到滿意。
研發不斷增長,成功實現高端化轉型
2023年8月,小米宣布了他們的“新十年愿景”,致力于加大對基礎核心技術的投入,努力建立成為下一代全球領先的硬核科技公司。
因此,小米公司不斷加強對技術研發的重視。財務數據顯示,到2023年,小米公司的研發支出達到1910億元,同比增長19.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公司的研發團隊總人數達到17800人,占員工總數的53%。另外,小米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超過3.7萬項專利。
小米宣布,到2023年,將推出全新操作系統小米澎湃OS,應用于小米MIX Fold 3的小米龍骨轉軸以及小米14 Pro和小米14 Ultra的小米龍晶玻璃。此外,小米汽車的五項核心技術展示了小米科技的實力。截至2024年2月,新型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已開始投產,年產量將達數千萬部智能手機。
也由于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小米手機在高端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小米集團看來,2023年是“小米高端化戰略實現飛躍的一年”。第三方數據顯示,2023年,小米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4000元至6000元價位區間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了16.9%,同比增長了9.2個百分點。而在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在中國大陸4000元至6000元價位區間智能手機銷售量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28.2%。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與整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下滑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小米在全球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比起2022年增長了一倍。
總的來說,小米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高端化戰略已初見成效。然而,要讓全球消費者認可小米手機的高端形象,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根據招銀國際證券的研究報告所指出,小米14系列手機自上市以來的銷售表現十分突出。小米手機通過卓越的產品性能和品牌影響力,加上出色的性價比和完整的軟硬件生態系統,贏得了消費者們的好評,進一步推動了其高端化進程。
汽車超級工廠已經開始運營,其目標是打造全球前三的電動豪華轎車。
小米發布了財務報告,與此同時,小米汽車迎來了新的發展
3月19日,小米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個人微博上表示:“今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小米汽車超級工廠已經正式啟用。這次董事會選址于小米汽車工廠內舉行,董事們親臨現場參觀工廠,并親自試駕了小米SU7.”
盧偉冰在當天的電話會議上說:“小米SU7是一款高性能的C級生態科技轎車,在性能、配置和用戶體驗方面都表現出色。我相信在3月28日的發布會之后,大家會認同它的價值,覺得物有所值。”
2023年12月,小米公司舉辦了一場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展示了小米汽車的五大核心自主研發技術,包括電動驅動、電池技術、大型壓鑄工藝、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與此同時,小米 SU7 系列車型在公開場合進行了正式發布。
據悉,小米SU7系列被描述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其中小米SU7 Max版采用了雙電機全輪驅動系統,最大馬力達到了673匹,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2.78秒,續航里程高達800公里。目前,小米SU7系列的定價仍未公布,計劃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推出。
小米公司對小米SU7系列寄予了極高的期望。盧偉冰說,小米汽車的短期目標是進入“純電豪車銷量前三”。同時,他還強調,小米更看重用戶體驗和口碑,而非僅關注銷量。
根據市場反饋,小米汽車目前備受歡迎。雷軍在微博宣布小米汽車開始接受試駕預約后,僅一天內體驗試駕人數激增超過10萬,預約門店的量更是增加了上千人。
據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華為旗下的汽車之所成功,是源于其軟硬件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再加上有吸引力的價格策略。小米汽車與華為類似,同樣以高性價比和科技屬性迎合了智能時代市場競爭需求,且智能汽車潮流有利于小米汽車。小米汽車有著潛在的熱銷機會,未來若車型系列豐富起來,銷量將提升,同時其零部件供應商也將受益。
關于“測試車的高速風波”的答復:并非有意逃避支付費用
隨著小米汽車即將在市場上線,出現了一些困難。3月14日,天津高速公路集團的官方公眾號“高速之音”發布消息稱,最近該公司的運營事業部四分公司發現一些使用臨時牌照的車輛在京滬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導致通行數據異常。經過監控和數據審查后發現了這一問題。
審計員使用準確的篩查和錄像對比,確認了14輛無牌車輛逃費的情況,共計54次,金額達4408.96元。通過觀察車輛外觀,審計員發現這些車是某品牌的新能源測試車,然后聯系了相關公司的負責人。在車企負責人到場后,審計員向其介紹并執行了高速公路通行的規定。車企負責人對旗下車輛逃費行為道歉,并全額支付了通行費。
對于上述情況,小米公司的發言人在其官方微博上做出了回應:“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天津高速公路集團運營的高速聲音賬號發布的相關文章。文中提到我們公司測試車輛在京滬高速公路上出現了路徑通行數據異常的情況,但是相關結論存在相當大的誤差。一些微博賬號對我們的行為進行惡意曲解,指責我們惡意逃費、違規掉頭等行為。”
根據澄清的說明,小米公司的測試人員在一段封閉的高速公路上進行了測試。然而,因為高速收費系統默認根據車輛通過高速出口的最短距離收費,導致測試人員繳納的費用與其實際行駛里程不相符。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門發現并提出投訴后,經過溝通協商確認,公司已經補交了所有的過路費。
小米聲稱,在測試階段,其公司的車輛沒有在高速公路上實施違規動作,比如違規折返、超速駕駛、逃避過路費等。天津高速集團的官方微信發布了一些虛假信息,我們正在與他們溝通中。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