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間,東吳證券宣布,因涉嫌未勤勉盡責在國美通訊、紫鑫藥業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中,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報道,這是最近幾天第4家因定增項目出事的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因定增項目被立案,而華西證券因定增項目將會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
“我理解監管機構可能希望引起投行對定向增發保薦質量的關注,以此來規范定向增發的保薦質量。”資深投行專家王驥躍告訴記者。
第三家證券公司被立案
4月16日晚間,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證監立案字0382024051號),內容顯示該公司涉嫌在國美通訊、紫鑫藥業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中未勤勉盡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國證監會于2024年4月8日決定對該公司立案。
東吳證券表示,我們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有關信息請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應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東吳證券涉及的問題項目牽涉到兩家上市公司:國美通訊和紫鑫藥業。據報道,紫鑫藥業已于去年8月4日發布了退市公告。紫鑫藥業最近一次的定增是在2016年4月。
4月16日,國美通訊公司發布了第四次風險提示公告,警示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該公司的定向增發計劃于2021年6月份實施。
另外還有另外兩家證券公司也剛剛被立案
東吳證券成為最近被立案的第三家證券公司,之前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也相繼被立案。
中核鈦白在4月12日表示,收到實際控制人王澤龍的通知,指其于2024年4月12日收到證監會發布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而被指控轉讓2023年非公開發行的股票、信息披露違法等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規,中國證監會于2024年3月13日決定對其立案。
當天,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接連發布公告,稱其在相關方面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時發生違法違規行為。因此,證監會已對中信證券、中信中證資本以及海通證券展開立案調查。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和中信中證資本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及中信中證資本的經營狀況正常。
海通證券表示,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經營狀況目前正常。
定向增發頻頻遭遇問題
有3家證券公司被立案,原因都是因為涉及定向增發項目。
東吳證券被懷疑在國美通訊、紫鑫藥業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中未盡職勤。中信、海通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參與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轉讓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
另外,華西證券因為定向增發業務而被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
4月12日,華西證券表示,最近收到行政監管措施的提前通知,江蘇證監局計劃暫停該公司的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這次罰款與金通靈的定增項目有關。今年初,該公司被江蘇證監局公布涉嫌財務造假長達6年之久。江蘇證監局認為,華西證券在上述定增項目盡職調查中涉嫌不夠勤勉盡責,持續監督現場檢查工作執行不到位。
4家證券公司接連在定增項目中出問題。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記者:“我理解監管可能希望引起投行對定增保薦質量的關注,從而規范定增的保薦質量。”先前,市場太過關注IPO項目,對定增的重視程度不夠。某些定增項目可能成為通道,這是不符合規定的,需要整治。
內部人士表示,從承銷機構的角度來看,再融資業務已經變得競爭激烈,必須滿足客戶對低費用和快速的要求。由于收費低,承攬時也不會像IPO那樣派遣強大的執行團隊。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前三年的財務數據已經公開,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再融資項目的財務真實性盡調主要依賴歷史審計報告。承銷機構需對上市公司過去三年的財務真實性負責。
據業內專家稱,這種情況可能意味著上市公司再融資可能涉及一定的風險,保薦機構在提供服務時需要對其真實性和合規性進行背書,否則將承擔連帶責任。此外,再融資收費可能上升,保薦機構的投入也將增加。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