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持續購買黃金,連續18個月增持。
5月7日,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央行黃金儲備達到了7280萬盎司,比3月底的7274萬盎司增加了6萬盎司。
根據中金公司、高盛集團等研究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新興市場央行擁有的黃金比例與外匯儲備相比仍然較低,尤其是中國。這表明新興市場在增加官方黃金儲備方面還有潛在的增長空間。隨著去美元化的推動,預計黃金在年底有可能進一步升值。
黃金價格一路飆升,推動了4月份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也推動了黃金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以及相關基金的份額。4月份黃金的交易額達到59565.26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超過10%,遠高于其他商品。在資本市場方面,申萬二級指數顯示,貴金屬板塊今年上漲了27.51%,居板塊漲幅榜首。
中央銀行繼續購買黃金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5月7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央行金庫中的黃金儲備達到7280萬盎司,較上月底7274萬盎司增加6000盎司。
央行自2022年11月啟動黃金儲備增持計劃后,至2024年4月已連續增持18個月,總計增加了1016萬盎司。然而,4月份的增持量僅為6萬盎司,為自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3月份的增持量為16萬盎司。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美元儲備被凍結,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安全性受到懷疑。全球央行自2022年以來對黃金的需求明顯增加,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國家。中金公司的研究數據表明,從2022年開始,中國的黃金儲備規模增長了31.4%,澳大利亞增長了29.7%,日本增長了12.5%。
高盛發布的研究顯示,自2022年中以來,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數量增加了3倍,每季度約為1000萬盎司。這些央行購買行為幾乎完全解釋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黃金需求的增長,這其中包括中國、波蘭、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塔爾等6個新興市場央行。
隨著全球央行大舉購買,自2022年末以來,黃金價格明顯上漲。倫敦黃金價格從去年9月末的1700美元/盎司,飆升至目前超過2300美元/盎司,漲幅約35%,高于同期美國股票(標普500指數29%)、美國投資級債券(10%)和高收益債券(19%)的漲幅。而倫敦白銀價格上漲了50%,上海黃金價格上漲了43%,漲幅更高。
黃金市場依舊持續火熱
最近兩周,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價格陷入橫盤震蕩。5月7日,以色列決定對巴勒斯坦進行新一輪攻擊,引發投資者尋求避險,推動國際金價上漲近1%。
期貨市場的閉市數據顯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日間盤交易中,黃金期貨的主力合約出現波動上漲,交易量擴大,持倉增加。2408合約的收盤價格為549.82元/克,上漲了0.65%,成交量為134427手,持倉量為152555手,增加了7306手。與此同時,在同一時間的隔夜交易中,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黃金期貨市場中,6月份的黃金期價上漲了1%,收報2332美元/盎司。
目前,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仍然是商品期貨市場上備受追捧的交易品種,即使價格震蕩,它們的熱度并未減少。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5月7日公布的今年4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情況報告顯示,黃金和白銀的交易量依然相當旺盛。4月黃金的交易額達到了59565.26億元,在全國市場中占據了超過10%的份額,遠超過其他商品。而白銀的交易額則達到了48838.37億元,在全國市場中占據了8.61%的份額。
黃金市場的繁榮不僅推動了黃金交易,還推動了黃金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基金份額。在資本市場上,申萬指數中的貴金屬板塊今年的漲幅高達27.51%,位列板塊漲幅排行榜第一。備受市場關注的黃金股ETF(159562)近期吸引了超過31億元的資金流入,該產品自1月22日上市以來累計漲幅已達37.24%。
隨著第一季度財報揭曉,黃金個股的業績也顯露出來。黃金股票ETF所追蹤的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指數(931238)的47家成分股普遍取得了正收益。在這些股票中,銀泰黃金的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69.73%,而山東黃金和湖南黃金的第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同比增加了59.48%和52.58%,中金黃金的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3.73%。
中央銀行的購買熱潮還遠遠沒有結束
根據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央行如今通常將10%至15%的外匯儲備用于持有黃金,遠低于美國和西歐國家,美國、德國和法國的黃金在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通常在65%至70%,而俄羅斯央行持有的比例約為26%,印度比例約為8%,中國則不到5%。這也解釋了新興國家央行為何成為購買黃金最為積極的群體。
如果想要將黃金儲備比例提高至新興市場平均水平,則潛在的購金需求將會非常高。據中金報告指出,黃金短期受到透支,但降息交易尚未結束,預計今年黃金價格將在2400美元/盎司至2500美元/盎司之間波動;從長期邏輯來看,在機會成本較低時應適度配置黃金。目前是否正在經歷第三次全球貨幣體系尋找錨點的過程,對包括黃金在內的資產定價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高盛最新的研究指出,盡管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規模大幅增加,但新興市場官方黃金儲備可能還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
根據歷史和統計數據顯示,央行購買黃金的主要動因是地緣政治和金融危機。地緣政治方面,制裁經常伴隨著央行資產凍結,從而推動金價上漲。高盛的基本預測是,新興市場央行和亞洲家庭的需求增強,加上美國降息預期,將推動黃金價格在年底升至每盎司2700美元。
高盛的報告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情景,可能會導致黃金價格有顯著增長。一種情景是,如果美國金融制裁指數繼續上升,黃金價格可能會額外上漲16%,達到每盎司3130美元。另一種情景是,如果美國5年期CDS利差擴大一個標準差(13個基點),黃金價格可能會額外上漲14%,達到每盎司3080美元。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