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來,"嚴格監管"一直是證監會的主要工作重點。 4月30日,滬深股市交易所發布了一系列包括新股發行規定和退市規定在內的資本市場官方新規,導致因各種違法行為和規定不當而被點名的上市公司數量進一步增加。
根據Wind數據統計,僅在5月5日至5月12日這短短的8天內,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5家企業收到深交所股票停牌前告知書,9家上市公司因被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大額資金而受到交易所關注函的關注,被監管機構點名的企業數量超過20家。
股市上的公司遭到嚴厲懲罰的同時,券商等中介機構也屢次遭到罰款。僅在5月10日這一天,國信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東莞證券、開源證券等六家券商受到各地證監局的處罰。
從各系列懲罰案例中可以看出,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根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的分析,新政策的引導下,“長牙帶刺”的效果變得明顯。一方面,行政處罰的立案調查數量大幅增加,監管范圍更加廣泛,違法信息披露、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股票違規交易等問題都有所涉及。另一方面,處罰金額和處罰比例均有顯著提高,刑事處罰比例也有進一步增加,整體處罰力度明顯加強。
8天內有超過20家公司被點出
隨著年報法定披露截止日期的到來和一系列新的資本市場規定的正式實施,A股市場迎來了新一輪上市公司罰單密集披露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和調查中發現,與以往相比,這次罰單數量更多、處罰更嚴厲。自5月5日以來,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受到處罰。觀察這20多家企業受罰情況,出現了四個明顯特點。
首先,接受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數量顯著上升。
據報道,以往證監會每年平均立案調查數量大約在100家左右;但到2023年已增加至超過130家,每月平均不足11家。而僅在5月5日至5月12日的短短8天內,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就多達12家。
僅在5月8日晚,有包括ST華鐵、威創股份、普利制藥、*ST三盛、ST易聯眾、東旭光電、東旭藍天、*ST越博在內的8家上市公司宣布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在5月5日至5月12日期間,被立案調查的公司還有勁嘉股份和凱撒文化(于5月5日被立案)、*ST文投(于5月9日被立案)、以及天娛數科(于5月12日被立案)。
根據上述企業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來看,有7家企業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報,數量最多;另外還有3家公司存在信披違規問題。
在5月12日立案調查的天娛數科董事長、總經理徐德偉的性質最為嚴重,他因涉嫌與他人共同進行職務違法活動,如今被寧夏回族自治區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接著,收購ST的公司數量有所增加。
僅在5月12日晚上,海峽創新、匯金股份和特發信息這3家上市公司因為年度報告有虛假記錄而被強制執行了“其他風險警示(ST)”,它們的公司和主要責任人被處以合計110萬元、200萬元和1000余萬元的罰款。
有更多企業計劃被“摘牌”
5月6日晚間,深交所向*ST三盛、*ST越博、*ST太安、*ST左江、*ST中期5家上市公司發出了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這意味著它們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5家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它們面臨財務困難,必須強制退市。這些企業在被標記后的第一個會計年度(2023年),未能取得一份合規的年度審計報告,而是收到了無法表示意見,甚至未能按時披露年報的報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監管部門不僅在嚴肅處罰上市公司的同時,也明顯加強了對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的懲罰力度。
就在5月10日那一天,包括國信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東莞證券、開源證券在內的6家證券公司收到罰款,而自5月5日以來被點名的券商更多達9家。
“加強監管是目前證監會工作的重點,不論是上市企業,還是證券公司、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未來可能會受到處罰的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并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接受采訪者表示。
七類企業存在強制退市的風險,需保持警惕
根據處罰案例顯示,遭受罰款的企業數量明顯上升,特別是因年度報告披露違規而受罰的企業較以往有明顯增加。這是否表示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更加嚴重?在受訪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田軒的分析,目前罰單的增加是因為在新的監管政策下,對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要求更為嚴格,加強了信息披露要求,并強調了退市執行。在這種背景下,監管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從業人員的執業規范性、勤勉盡責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更有信心對上市公司采取態度更為堅決的措施。整體審計機構的執業態度也更加謹慎,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內部控制等方面的調查,進一步提升了執業質量,對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存在疑慮等違規信息披露情況的處理將更加嚴格。
“以往存在商業合理性存疑、違規擔保、歷史交易無法提供審計單據等問題,有時也存在虛增利潤的情況,但由于審計檢查不夠嚴格,未實施強制退市等措施,導致這種問題屢禁不止。”田軒說。
目前罰單的增加,并不代表企業違法行為增加,反而顯示了整治資本市場混亂的決心加強。隨著企業受到更嚴厲的懲罰,上市公司的規范和資本市場的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
嚴厲懲處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必然會導致更多企業被勒令退市。對投資者來說,盡早識別這些企業并謹慎投資至關重要。
田軒建議特別關注七類企業存在強制退市風險的情況,其中包括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業績急劇下滑、財務造假符合退市標準、控股股東大額資金占用問題未得到整改、連續三年內部控制存在非標準意見、實際控制權存在混亂、主板公司市值觸及五億元的退市標準等。
根據最新的“國九條”,*ST公司可能會被迫退市,尤其是對“借殼上市”行為進行了嚴格監管。對于惡意炒作、操縱市場的行為也會受到精準打擊,這將大大降低試圖通過借殼上市進行惡意炒作的投機行為。田軒做出了上述分析。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