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間,連續4家A股公司發布公告,終止子公司分拆上市計劃。
至此,據財聯社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至少有14家A股企業終止分拆上市。
對于上述企業終止分拆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稱,部分企業基于市場環境變化和自身經營戰略的考慮,主動放棄分拆上市;另有部分企業是在資本市場強監管的宏觀背景下,不符合分拆上市條件引起的。
一、新增四家企業終止分拆
具體來看,6月14日晚間公告的4家公司中,晶盛機電、寶鋼股份終止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海信視像終止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華海藥業子公司長興制藥終止北交所輔導備案。
具體來看,半導體材料制造商晶盛機電于2023年4月10日審議通過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議案,美晶新材料專注半導體光伏材料石英坩堝領域。
鋼企龍頭寶鋼股份于2021年11月22日審議通過分拆子公司寶武碳業(下稱“寶武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議案。
其子公司IPO沖刺計劃已醞釀兩年之久。寶武碳業主要從事焦油精制產品、苯類精制產品與碳基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焦爐煤氣凈化服務等業務。
海信視像主要從事于顯示及上下游產業鏈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該公司于2023年1月12日審議通過子公司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芯微”)分拆相關議案。
信芯微專注于顯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Fabless模式芯片設計,主要為各類顯示面板及顯示終端提供顯示芯片解決方案,并為智能家電等提供變頻及主控解決方案。
華海藥業子公司長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興制藥”)于2022年12月6日向浙江證監局提交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輔導機構為浙商證券。
長興制藥經與浙商證券友好協商,雙方一致同意解除輔導協議。浙商證券于今年6月13日向浙江證監局報送了終止輔導備案的申請資料。
在說明終止分拆上市的原因時,有公司表示“基于目前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也有公司出于“綜合自身發展及資本市場運作規劃的考慮”;晶盛機電與寶鋼股份均承諾在終止本次分拆上市事項公告后的一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含分拆上市)。
對此,萬聯證券研究團隊分析認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能提升上市公司股權價值,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分拆上市可以拓寬子公司融資渠道,增強其發展后勁;分拆與上市公司主業相關性不強的業務上市,可讓母公司更加聚焦主業經營,提高經營效率,提升競爭力。
二、市場環境變化成原因之一
“終止分拆的原因,除企業基于市場因素考慮或結合自身發展規劃,亦受當前資本市場宏觀環境變化影響。”有負責上市公司投融資業內人士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去年8月底IPO與再融資階段性收緊,再到今年‘新國九條’,監管層出臺一系列政策和規則背后,是在針對具體的再融資、首發IPO、大額分紅、分拆上市、關聯交易等可能存在的‘亂象’進行肅清。”上述顧問人士表示。
2022年1月,為了規范上市公司分拆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證監會制定了《已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
根據上述規則,上市公司在進行分拆時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才能分拆上市,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已在境內上市三年以上;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盈利;累計凈利潤不低于6億元人民幣;以及分拆子公司的凈資產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東的30%。
2023年8月,證監會發布的《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文件中,也對分拆上市相關內容有所涉及。
三、“A拆A”降溫
中金公司曾公開指出,分拆上市最大風險之一就是被分拆子公司經營獨立性問題,如公司間的經營、決策和人員無法完全隔離,則有可能誘發非公平的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乃至利潤轉移、債務逃避等問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終止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企業已至少有14家。其中不少被分拆的子公司存在不符合上市條件的現象。
此前,煤炭綜采裝備提供商鄭煤機擬將子公司恒達智控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其最終于今年4月26日晚公告終止相關分拆計劃,恒達智控及其保薦人(中信建投證券)也于今年5月11日主動撤回申請材料。
從恒達智控申請材料來看,一方面,恒達智控與控股股東鄭煤機關聯交易比重較大。2020~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恒達智控第一大客戶一直為控股股東鄭煤機,來自鄭煤機的收入占比超過總營收約30%。
另一方面,2020~2022年,恒達智控已連續三年現金分紅給鄭煤機等,三年累計分紅高達14億元,占同期該公司累計歸母凈利潤16.76億元的83.5%,達到滬深交易所明確的“清倉式”分紅標準。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全國律師金融專委會委員楊兆全也表示,不符合條件的“分拆上市”容易損害投資者利益。
“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表現,將較小的項目孵化成功后推出上市。但現在卻出現一些‘怪象’,母公司估值才200多億元,新分拆上市的企業估計可以立即達到300多億元,其中不乏諸多不符常理之處。”楊兆全稱。
上述市場人士進一步表示稱,“從去年至今,A股終止分拆的企業并不少,比較能確定的是整治亂象會持續一段時間,助力篩選出更具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企業進入市場,A股市場將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IPO生態將迎來變革。”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