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出現2億元融券“賣盤”,被市場質疑“做空自己”,并引發了限售股出借是否意味著繞道減持的巨大爭議。
9月19日,證監會就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即遭巨額融券賣出事件做出回應。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已關注到相關情況并進行了核查。根據目前核查情況,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融券業務符合當前監管規定,未發現相關主體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上述部門負責人強調稱,證監會對戰略投資者出借證券行為嚴格監管,明確要求相關主體不得通過任何方式變相減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合謀進行利益輸送,一旦發現將依法嚴肅處理。
對于市場反映的上市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后階段性出借股票的規則,證監會表示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進一步論證評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限售股之所以限售,是因為獲取了公眾投資者沒有獲得的利益或優惠。當前環境下,應當盡量讓政策天平向公眾投資者適度傾斜,以全面提振投資者信心。
未發現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9月1日,金帝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當天發生458.32萬股融券賣出,成交量約占流通股十分之一,賣出金額達到2.21億元。
而金帝股份首發發行結果公告顯示,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本次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總計兩份,合計獲配470.09萬股,獲配金額為1.02億元,限售期為12個月。
對比金帝股份上市當日融券余額與其資管計劃規模,兩者相差僅11.77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限售股借出后,金帝股份股價立刻大幅下跌。金帝股份發行價格為21.77元,上市首日最高沖至61元,漲幅達175.61%。但隨后盤中回落,最終收報48.27元/股,漲幅121.73%。
第二日股價有所上漲,第三日起開啟持續下跌,截至9月15日,股價跌至33.40元/股。
此后,金帝股份被市場質疑“做空自己”,并引發了限售股出借是否意味著繞道減持的巨大爭議。
9月15日,金帝股份表示,員工參與戰略配售資產管理計劃簽署資產管理合同,與市場參與各方一樣,需要遵守各項法律規定和相關交易規則。
對于上市首日戰略投資者出借證券有關事宜,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可以通過設立資產管理計劃參與戰略配售;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可以按規定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出獲得配售的證券。
上述規定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動性,抑制價格過度波動。戰略投資者出借的證券到期后,將收回全部股份、僅獲得出借收益,并繼續作為限售股管理。
經證監會核查,金帝股份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后,在上市首日由資管計劃通過轉融通業務將股票出借給證券金融公司,再由證券金融公司轉融券給13家證券公司,124名投資者(包括35名個人投資者、89家私募基金)依規從13家證券公司融券賣出。
上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目前核查情況,上述融券業務符合當前監管規定,未發現相關主體繞道減持、合謀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證監會對戰略投資者出借證券行為嚴格監管,明確要求相關主體不得通過任何方式變相減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合謀進行利益輸送,一旦發現將依法嚴肅處理。
限售股出借存爭議
對于市場反映的上市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后階段性出借股票的規則,證監會表示,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進一步論證評估。
早在2019年科創板開板時,為擴大融券券源,監管部門作出試點,規定參與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戰略配售的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參與證券出借。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實施,該規則擴展到主板。
據悉,戰略投資者限售股出借后,按照無限售流通股管理,借出期限屆滿后,借入人應當將借入的股票返還給戰略投資者。
這一舉措是旨在解決A股市場長期融券來源不足、融資與融券“長短腳”發展問題。同時為券商更好開展融券業務提供了條件,有利于多空平衡,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促進交易活躍度和發揮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但是,在當下較為低迷的市場中,這一制度引發市場擔憂,有一種觀點認為,融券前后股票的性質不應該發生變化。
9月18日,千禾味業、敦煌種業、科凈源等數十家股價低迷的上市公司通過公開渠道對市場作出回應,均稱不存在出借股票給券商做融券業務。
有私募人士表示,轉融通出借不能算做減持,因為股東持股沒有變動,但是通過融券來實現變相減持是較為容易操作的舉措,“建議在發行時應標注明確可轉融通,并揭示風險,或轉融通延長同期鎖定時間。”該私募人士說。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限售股之所以限售,是因為獲取了公眾投資者沒有獲得的利益或優惠。當前環境下,應當盡量讓政策天平向公眾投資者適度傾斜,以全面提振投資者信心。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