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近期就《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舉行發布會,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政策法規和科技裝備司司長薛劍光表示,下一步,將推動礦山安全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化系統真正落地應用,著力提升煤礦監測預警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煤炭板塊反復活躍,山煤國際周二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安泰集團周三收盤三連板。分析人士表示,政策發力疊加經濟復蘇,近期偏上游的資源品等方向明顯回暖,行情有望貫穿四季度。
信達證券左前明等人在9月24日的研報中表示,當前正處在煤炭經濟新一輪周期上行的初期,基本面、政策面共振,現階段逢低配置煤炭板塊正當時。長期來看,國盛證券張津銘在9月16日的研報中表示,在能源轉型、“雙碳”背景下,煤企普遍對傳統主業資本再投入的意愿較弱,我國未來新建煤礦數量有限。同時,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亦面對資源枯竭、產量下滑的壓力,煤炭產量天花板將逐步顯現,煤炭資源將顯得愈發稀缺,行業高景氣度有望維持。
天風證券張樨樨在9月18日的研報中表示,2021-2022年煤價、煤炭企業盈利中樞大幅提高,但是煤炭板塊估值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現象。估值差異的核心矛盾或為控制權溢價、股利支付率,對于煤炭企業而言收購煤礦可以直接獲得該資產的利潤,但是對于股票投資者而言,分紅收益最真實,股利支付率的提升空間為煤炭估值修復提供基礎。
數據顯示,在內蒙古煤炭行業倒查二十年、安檢政策趨嚴、澳煤進口大幅減少的情況下, 2021-2022年5500大卡動力煤港口價漲幅分別為50%以及42%。2023年保供增產得到落實疊加煤炭進口量大幅增長導致煤價中樞有所回落,但仍維持高位。
2021-2022年期間煤炭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74%、50%,年內漲幅分別為44.53%、60.35%,但是板塊PE以及PB均處于歷史低位,2023年PE估值對應業績多為5倍,以PB-ROE方法分析煤炭股高ROE而PB卻大幅折價,煤企價值顯然被低估,同時一級市場對于煤礦的估值顯著高于二級市場。
張津銘指出,2021年Q4以來,煤炭增產保供政策在多方、多部門聯合推動下,取得明顯效果,其產量增量主要源自存量煤礦的產能核增以及露天煤礦臨時用地批復,預計存量煤礦在當前高產基礎上進一步增產空間有限,增量主要源自新建煤礦建成投產。張樨樨認為,2016-2022年晉陜蒙新四省的產量占比從69%提升到 81%,晉陜蒙煤炭供給或已經逐漸見頂,若新疆后續成為全國煤炭供給增量的核心,鐵路運力又會成為新增供給的一大瓶頸。供給緊張之下,煤價大概率維持在新中樞。
在煤價穩定的基礎上,部分煤炭公司的股利支付率維持在60%左右甚至更低,仍有提升空間。7月初兗礦能源將分紅承諾從不低于50%提到60%,張緒成表示煤企高分紅已成為大趨勢。張津銘表示,考慮到煤炭企業本輪周期業績底部空間已逐漸明確,支撐煤炭企業高現金流延續,逐漸增厚煤炭企業賬面現金,進而煤炭企業有強意愿延續/不斷提高分紅比例,高股息、資源行業的優秀煤企未來有望走上“慢牛”重估之路。
張津銘表示,具有 “中特估”特性的煤炭板塊具有托底經濟且增加供給穩定性的作用,中長期有望以自身部分效率換取社會效益,以高分紅回報股東,估值溢價凸顯。重點推薦“中特估”的中國神華、陜西煤業、兗礦能源、中煤能源;煤企中唯一入選“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的潞安環能;低估值、高股息的山煤國際;煤、氣產能擴容的廣匯能源;焦煤板塊的山西焦煤、平煤股份;煤炭轉型先鋒華陽股份;受益煤電建設提速的盛德鑫泰、青達環保。開源證券張緒成在9月17日的研報中推薦經濟復蘇及冶金煤彈性受益標的淮北礦業(含轉債)、神火股份(煤鋁)以及能源轉型受益標的美錦能源(含轉債)、電投能源、永泰能源。
左前明等人表示,當前煤炭板塊投資攻守兼備且具有高性價比,推薦內生外延增長空間大、資源稟賦優的晉控煤業;全球資源特殊稀缺的優質冶金煤公司盤江股份;可做冶金噴吹煤的無煙煤相關標的蘭花科創等,以及新一輪產能周期下煤炭生產建設領域的相關機會,如天地科技、天瑪智控等。天風證券張樨樨還建議關注冀中能源。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