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9月2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重點關注了三方面問題:
一、研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有關工作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深刻分析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新型工業化的階段性特征,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全面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二十大報告指出,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中包括“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節,再次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可以說,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隨著國內要素成本攀升和大國博弈日趨復雜,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構建起新的大國競爭優勢。
此次會議著重強調了兩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抓,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
另一方面,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積極性,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撐作用,以主體功能區戰略引領產業合理布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活力。
前者著眼于供給端,從產業發展入手,要求“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后者則聚焦于需求端,關注如何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活力。這兩方面的工作部署,也契合二十大報告“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要求。
二、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
會議指出,解決好企業賬款拖欠問題,事關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預期,事關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必須高度重視。
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前7個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周期為63.6天,位于歷史95%分位位置。其中私營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長達64.1天,為歷史98%分位位置。應收賬款久拖不決,確實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預期。
中央對此高度重視,4·28政治局會議要求“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7·24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
因此,此次國常會審議通過了《行動方案》,要求省級政府要對本地區清欠工作負總責,抓緊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解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連環套”,央企國企要帶頭償還。要突出實質性清償,加強政策支持、統籌調度和監督考核,努力做到應清盡清,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目前賬款拖欠的“連環套”集中表現為政府欠國企、國企欠民企。會議要求首先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可謂抓住了問題的源頭。如果央企國企再帶頭償還,將能夠極大紓解這一難題。但在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不斷上升的背景下,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聽取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督查調研情況的匯報
會議強調,對督查調研發現的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緊盯不放,把“問題清單”當成“責任清單”,一項一項抓緊整改落實,舉一反三擴大整改成果,適時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著力推動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對督查調研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對明年經濟工作的謀劃統籌考慮、深入研究,加快推進相關政策出臺和工作落實,進一步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在7·24政治局會議提出“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的要求之后,國務院開展了本屆政府的第一次督查調研。
從最近的經濟數據來看,督查調研應該在推動政策落地顯效、經濟企穩回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一些問題仍然存在,比如市場主體信心尚待提振、部分政策效果有待發揮、部分地區風險隱患尚需化解等方面。
所以國常會一方面要求加大對當期問題整改,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要求對明年工作提前謀劃,加快推進政策出臺和工作落實,確保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