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三個月,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一事終于出現新進展。
9月21日晚間,太平洋發布公告稱,其于當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單。證監會就太平洋關于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的行政許可申請事項依法予以受理。
對于這一來之不易的好消息,華創證券母公司華創云信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公告。根據監管規定,華創證券股東資格尚需取得證監會核準。
早在2022年6月,太平洋就向證監會遞交了變更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申請,次月證監會向其下發補正通知,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再無音訊。直至今年9月20日,證監會才接收了太平洋的補正材料,這也意味著這起曠日時久的“聯姻”或將迎來曙光。
時隔一年三個月
太平洋變更股東獲受理
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一事,終于出現新進展。
據太平洋最新公告,證監會已就其關于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行政許可申請事項依法予以受理。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太平洋證券在2022年6月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并獲接收,次月證監會向其下發補正通知。直至今年9月20日,證監會接收太平洋證券的補正材料,并向其作出受理通知。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辦事指南,證券公司申請變更主要股東或公司實際控制人,需提交申請報告、相關主體簽署的相關合同或協議、證券公司變更后的股權結構圖及股東間關聯關系、一致行動人關系說明、證券公司及股權管理事務負責人承諾書、相關主體對可能出現的違反規定或承諾行為事先約定處理措施的文件、擬任主要股東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證明文件等一系列材料。
在承諾時限上,在申請材料完備的情況下,辦理變更主要股東或者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核準的承諾時間為自受理之日起3個月。
謀求“聯姻”近四年仍未成功
華創證券謀求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最早可追溯至2019年。
2019年11月,華創證券與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簽署相關協議,如協議履行華創證券將獲得太平洋證券5.87%的股權和5.05%的委托表決權。然而,該次交易于2020年6月戛然而止。
此后,華創證券在2022年5月通過參與司法拍賣的方式,以17.26億元的對價獲得太平洋7.44億股股權(占總股本10.92%)。2022年6月,北京市二中院裁定解除對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票所作的凍結措施,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票所有權和相應其他權利歸華創證券所有。
太平洋2022年年報亦顯示,截至2022年底,嘉裕投資持有的7.44億股有5.81億股質押、7.44億股凍結,已全部被司法拍賣,由華創證券競得。太平洋董事會7名成員中,有兩名為嘉裕投資推薦。太平洋表示,公司目前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在獲得監管批準前,華創證券、嘉裕投資及太平洋之間的關系頗為尷尬。一方已通過司法程序取得控制權,但因尚未獲批而“名不正言不順”,另一方雖在名義上仍是第一大股東,但所持股權長期被凍結,亦難以正常履行股東職責。
例如,在上月太平洋股價頻繁出現異常波動時,太平洋除了自查外,還同時向嘉裕投資和華創證券兩名“新老股東”進行書面函證核實,確認不存在影響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重大信息。其中,華創證券也強調,其于2022年6月向證監會提交了股東資格申請的相關文件,正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尚存在不確定性。
對于此次收購,亦有大量投資者關心并通過平臺提問喊話,希望了解最新進展。但所獲答案頗為一致:正在與監管部門溝通,推進股東資格審批。
上半年同比扭虧
就業績來看,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整體回暖,太平洋證券也不例外。
上月,太平洋發布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7.49億元,同比增長1.1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億元,上年同期為-7781.65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主營業務方面,上半年太平洋證券實現經紀業務營業收入19197.12萬元,同比減少10.15%;信用業務營業收入9826.33萬元,同比增長50.90%;證券投資業務營業收入28411.21萬元,同比減少6.69%;投資銀行業務營業收入6040.44萬元,同比增長54.60%;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5392.53萬元,同比減少10.99%。
股價表現上,7月下旬以來,太平洋股價開始騰飛,在8月中旬觸及年內高點5.28元/股,近期股價有所回落。9月21日,太平洋以3.86元/股報收,當日跌0.26%,總市值為263億元,年內漲幅達到50.19%。
另外,9月7日晚間,太平洋發布股東工商登記信息變更的提示性公告。據介紹,嘉裕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由楊智峰變更為涂建,其股東由涂建(持股28%)、鄭億華(持股26%)、張憲(持股25%)、陳愛華(持股21%),變更為涂建(持股100%)。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