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大宗商品市場迎來階段性反彈,主要為國內政策驅動、高頻數據結構性改善和海外制造業階段性反彈,疊加原油等供給端擾動所致。向后看,我們認為判斷此輪行情的持續時長,應觀察國內政策與經濟復蘇預期差以及海外經濟下行背景下可能對商品價格帶來的壓力。此外,進入10月油價應重點關注OPEC+的會議動向。
▍8月中下旬大宗商品市場迎來階段性反彈行情的原因:國內政策驅動+海外制造業階段性反彈。
國內因素:政策驅動提振市場信心,我國宏觀數據出現邊際好轉的信號。8月中下旬進入7月政治局會議精神集中落實的窗口期。預計制造業景氣回暖趨勢將延續,高頻數據持續轉好,8-9月工業、出口、通脹有望較7月回升。
海外因素:地產轉暖+制造業回流下的一系列積極的驅動力信號階段性釋放。投資與消費周期錯位是本輪美國經濟周期顯著特點,7月以來投資制造端出現階段性小幅反彈,地產結構性轉暖,制造業產能回流。在此背景下PMI指數、產能利用率和庫存周期等一系列驅動力驗證信號不斷出現。
供給端擾動催化:主要產油國超預期減產提振市場;個別小品種供給擾動。
▍持續時長:應觀察國內政策與經濟復蘇預期差的變化和海外經濟下行壓力。
國內方面,需關注政策驅動與經濟復蘇預期差的博弈。盡管出現了些許積極信號,但預計我國經濟復蘇仍具有波動性和長期性。從高頻數據來看,當前尚處于政策落地并出現結構性改善的早期階段,上游行業基本仍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經濟復蘇仍需耐心和政策發力。
海外方面,預計四季度“非農-消費”端下行壓力逐漸增大,拖累商品表現。當前美國投資端的階段性反彈屬于短周期擾動,消費端拖累或在四季度增大經濟下行壓力,基本面觸底反彈或靜待降息時點。
整體來看,本輪大宗商品階段性行情或在(如若)國內政策復蘇預期差加大疊加海外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共振作用下結束,直到政策加碼和數據博弈階段。后續需要關注:
1)國內方面,政策推進連續性以及地產銷售恢復情況;
2)海外方面,重點關注美國“非農-消費”端高頻數據的情況。國內政策預期和海外經濟階段性韌性或抬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區間的下邊界,而上邊界則需要觀察國內經濟復蘇效果和未來海外經濟下行趨勢;
3)原油等主要品種供給端的擾動。關注2023年10月4日召開的OPEC+部長級聯合監督委員會(JMMC)第50次會議和2023年11月26日召開的第35屆OPEC+部長級會議。
▍風險因素:
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和效果超(弱)于預期;美國地產階段性回暖時長快(慢)于預期;其他國家的產業鏈政策出臺及執行超(弱)于預期;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點和節奏(快)慢于預期;中美關系不確定性擾動;突發地緣政治事件的擾動;OPEC+及其成員國(額外)減產計劃超預期;美國頁巖油廠商增產(快)慢于預期。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大宗商品階段性行情能持續多久?》,分析師:崔嶸 S1010517040001 李翀 S1010522100001,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