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來,市場表現一如既往地疲弱,但國慶節期間,華為新車訂單量再創佳績的消息,徹底引爆了產業鏈。
具體來看,華為汽車概念里收獲6個20cm,20家錄得10%以上漲幅。相關板塊里,汽車零部件在華為汽車鏈帶動下有17家漲停,高壓快充有7家錄得首板。
這個帶動效應,還得是華為了。假期里,有兩則消息直接刺激了今天的板塊漲停潮。
一則是根據AITO問界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改款車型問界新M7單日大定量達到7000臺。其中,10月5日大定3500臺,10月6日大定超7000臺。上市25天,問界新M7累計大定量已超過5萬輛。
其次,國慶假期期間,華為數字能源助力打造的全液冷超充站在川藏南線暨理塘、亞丁公路(四川段)沿線多地正式上線,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普及,標志快充技術的升級和應用再度加速。
01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更在微信朋友圈散播喜訊,“9月12日新M7發布至今,首銷已超過5萬臺大定。”在留言區,余承東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為啥這么說?問界M7無論對余承東還是華為造車整個系列來說,都是一次大考。
問界的高光時刻僅僅持續了幾個月,去年三季度M7發布直接讓理想ONE提前停產,去年10月單月還有5226輛車的交付,但進入2023年銷量發生了斷崖式的下跌。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4至8月份,問界M7的銷量連續五個月低于1000輛。反觀理想,月銷量已經穩穩站在3萬輛以上。蔚來、小鵬等在經歷了短暫的低谷后迅速調整,隨著新車型持續上量,月銷量也已經重回“萬輛俱樂部”。
此前舊版問界背靠華為,以智能化為主要賣點,但定價卻夾在了理想和比亞迪的中間。論性價比,問界不如比亞迪;論高端化,問界也與蔚來、理想存在一定差距。
雖然同為增程式產品,與理想L8相比,兩者價格段雖然高度重合,但在空間尺寸和智能化配置上卻有著一定差距,而且少了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并不能算是一版完整的電動智能車型。
為了重整旗鼓,問界在3月初祭出“大招”,將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發布海報中的宣傳標語從“AITO問界”替換為“HUAWEI問界”,各地的門店也紛紛貼出問界“改姓”后的宣傳資料。
華為品牌的強勢加成為問界帶來的不只有承諾,還將問界作為智能化技術的載體,與市場定價和渠道營銷融合一處的深度參與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產品方法論,這就是華為的智選模式。
新版AITO問界M7系列車型在9月12日正式上市,新車共推三款五座、兩款六座共5款車型,官方指導價24.98萬-32.98萬元,較老款車價格下調4萬元。
性能描述還是余承東一直掛在口邊的“遙遙領先”,各種天花板,花了五個億針對性地不足老款M7的各種短板。
除了造型外,該車的車身、座艙、底盤以及智能化上都有煥新升級。在售價下調的基礎之上智能化大量升級,突出了一個性價比。而且,截至10月7日首銷期下定還可享至高價值33000元的權益。
和競爭對手理想相比,無論是五座還是六座都與對標產品有著高達7萬元的差價,如此優惠解釋了短期的訂單激增。
比較受人關注的還是M7智駕版搭載的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可以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前提下實現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據余承東透露,城區智能領航輔助(NCA)將在年底覆蓋全國城市。
除此之外,近一個月華為Mate60系列手機推出后熱度火爆,帶動華為門店客流量明顯增加,華為當下的一系列Buff對問界新M7銷售起到了較好的引流效果。
將在12月發布的問界M9還包含有華為首個深度參與的車型平臺、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旗艦配置,還將搭載光場屏,這款車被余承東評價為“1000萬元以內最好的SUV”。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華為智選在經歷問界M5/M7第一輪車型周期高開低走后,在M7改款上已經迎來了拐點。
把性價比拉滿是今年車企爭相突出的賣點,但問界新M7這輪熱潮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正由于多種因素buff加成,后續還有對賽力斯交付能力的考驗,延續性除了看營銷熱度,也要看市場的反饋。
而且問界新M7的直接競爭對手是理想L7/L8和比亞迪唐,兩大車企會不會發力狙擊,也可能給新M7實際銷量帶來變數。
02
據報道,“現在下單的話大概三個月內可以提車。”10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AITO問界北京賽力斯直營店時相關工作人員稱:“這款新車上市后銷量較高,所以后續交付周期要更長一些。”
據汽車之心,賽力斯目前正在提升新 M7 的供應能力,最新生產節奏是實現單天 450 輛新車下線。而從11月1日起,每天產能提升至 750 輛。問界此次手握5萬輛訂單,按每天750輛的排產節奏,也需要兩個多月才能消化這么多訂單。而華為對外的口徑是說,年內就可以拿到新車。
今年9月份,賽力斯股價單月累計上漲54.61%,與發布問界新M7以及沾上的華為概念有關。雖然賽力斯連續四年接連虧損,市場對此并不以為意。
華為與賽力斯簽署的協議顯示,它們的聯合業務目標是202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因此,問界車賣得越好,對賽力斯越有利,這樣預期使得賽力斯股價受到熱捧。
新車產品周期放量的邏輯,也適用于汽車零部件投資。華為與賽力斯、江淮、奇瑞采用智選合作模式,參與打造三電系統、內飾/外觀和智能座艙,并且在智能駕駛功能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在新版M7上已經看到了。目前新M7已經開始交付,接下來12月還有問界M9。奇瑞和華為的合作車型Luxeed(智界)S7也預計將在11月上市。
華為在電動智能化領域的優勢聚焦設計和軟件上,掌控芯片、系統和軟件的研發基礎,而生產硬件端則更多以采購和外協為主,這就為供應鏈上游帶來增量代工訂單,而且零部件自主可控的要求使得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有更多的機會。
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順著華為智選車銷量提升和智能化更新迭代的邏輯,域控制器、線控制動、空氣懸架、HUD等零部件將有需求提升趨勢。
華為還在高壓快充方案上積極布局,今年推出了全新的液冷超充充電樁,最大功率達到 600kW,輸出電壓最高可達 1000V。隨著超充逐漸成為補能的主流方式,充電樁上游企業有望和華為形成配套關系,例如為華為提供液冷充電槍的永貴電器,合作建設液冷超充站的協鑫能科。
今天火紅一片的兩大板塊驗證了邏輯,產業鏈的機遇,全系華為智選車的發展前景,能否復制手機的成功,仍然有待觀察。(全文完)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