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險資及QFII等長期資金作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態受到了廣泛關注。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的發布,這些長期資金的持股情況逐漸顯現。總體來看,在監管推動及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社保、險資和QFII在第二季度末的持股數量和規模均有所增加。
社保基金的持股數量有所上升。
傾向于重資產行業
數據顯示,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社?;鹪?12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出現,所持股份總數達到606.90億股,總市值為4219.08億元。在調倉方面,社?;鸬脑鰷p持公司數量比較均衡。第二季度,社保基金增持了180家公司的股份,減持了158家公司的股份。
目前,社保基金持股數量排名靠前的仍是金融企業,例如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保、交通銀行、方正證券和國信證券等,這些公司的持股數量沒有發生變化。然而,在第二季度,社?;鹪龀至顺J煦y行2396.59萬股,參與增持的社?;鸾M合包括全國社?;?10組合、16042組合、413組合和401組合。
根據增持情況,社?;鹪诘诙径仍龀值墓善敝?,能源行業的新集能源增持最多,達6676.41萬股;其次是傳媒領域的分眾傳媒,增持5222.51萬股;汽車制造業的濰柴動力緊隨其后,增持4710.40萬股。
在第二季度,社?;鹦略隽?14只股票。其中,華菱鋼鐵的持股量最多,達到6890.75萬股,其次是山金國際和中國海油,持股量分別為4879.10萬股和4708.13萬股。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公司均來自鋼鐵、有色金屬和石油化工等傳統周期性行業。
險資作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截至目前,已出現在78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累計持有886.61億股,總市值約為1.21萬億元,均高于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數據。在調倉方面,第二季度險資增持了255家上市公司,新進入196家,另外151家公司的持股數量保持不變。同時,險資還對174家上市公司進行了減持。
保險資金的主要持倉依舊集中于金融企業,但在新投資個股方面,投資范圍有所擴大。根據統計,第二季度,保險資金新持有的淮河能源、中國石油和內蒙華電的持股數量均超過億股。此外,保險資金還新進了包括大秦鐵路、華菱鋼鐵、華發股份和招商蛇口在內的56家公司,每家持股均超過千萬股。從行業角度來看,這些公司大多集中在煤炭、石油、交通運輸和房地產等傳統重資產領域。
積極探索新領域的可能性
QFII新增了300多只股票
作為海外長期投資資金的代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第二季度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據數據顯示,第二季度,70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或流通股東中,QFII的身影頻繁出現,總持股量達到76.72億股,市值高達1014.25億元。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QFII的持股數量和總市值分別為69.23億股和928.74億元。
根據持倉市值的數據,到二季度末,持有市值超過億元的QFII個股共有101只。其中,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持倉市值最高,分別為274.86億元和176.33億元。此外,生益科技、上海銀行、西安銀行和紫金礦業等公司的QFII持倉市值也相對較高,均超過2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QFII在第二季度的投資主要側重于新購買的股票,而對已有持倉的增持較少。數據顯示,二季度有177只個股得到了QFII的增持,其中南京銀行、華測檢測和分眾傳媒的增持數量均超過千萬股。具體而言,南京銀行增持了3539.37萬股,而高盛集團對華測檢測的增持達3411.39萬股。
在新進個股方面,第二季度QFII新進入的股票數量達314只,占當期持倉的45%。具體來看,新進入聯合化學的QFII機構數量最多,達到7家,包括花旗環球金融、瑞士聯合銀行、摩根士丹利國際和高盛等多家知名國際機構。此外,新進入揚帆新材、英力股份和讀客文化的QFII機構數量均為5家。從增持情況來看,紡織服裝行業的報喜鳥、電力設備企業中國西電、環保企業國中水務和金融企業中國人保的增持股數均超過2500萬股。
政策體系持續改善
推動“長期資金與長期投資”策略
根據半年度報告,盡管A股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但代表“長錢”的社?;?、保險資金及經批準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持股數量和市值上均顯著增加。這一積極跡象不僅顯示出中長期投資者對我國權益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信心,還與當前倡導的“長錢長投”投資氛圍密切相關。
長期資金是A股市場的重要支撐,對市場的發展意義重大。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呼吁引導長期資金進入市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考核標準和管理規定等,逐步建立起“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
近日,證監會黨委書記兼主席吳清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專題座談會,深入與全國社?;稹⒈kU資產管理、銀行理財和私募基金等十家主要機構投資者代表進行交流。吳清表示,將致力于建立“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完善投資與融資協同的資本市場功能,以更好地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之前,新發布的“國九條”強調應積極吸引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以不斷提升長期投資的能力。同時,需建立支持長期投資的市場環境,完善與長期投資相匹配的基礎制度,并構建有利于長期資金和長期投資的政策體系。
去年12月,證監會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會議強調,要更加關注投融資的動態平衡,積極推進投資改革,優化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并引導投資機構加強逆周期的布局,培育“耐心資本”。
與此同時,在考核體系和支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針對保險公司,財政部在去年10月30日發布了通知,進一步加強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長期考核,將《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中關于經營效益的“凈資產收益率”考核方式,從“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結合3年周期指標與當年度指標”。
關于社?;鸱矫?,今年3月,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了《劃轉充實社?;饑泄蓹嗉艾F金收益運作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在延續2017年11月的要求,將中央及地方的國有和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及金融機構的10%國有股權劃轉的基礎上,規定了實現的現金收益(地方層面不少于50%)由全國社保理事會進行投資運營。這些收益可以用于境內資產投資,其中股票和權益型基金的投資上限設定為40%。
在跨境“長錢”領域,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發布公告,修訂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旨在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的跨境資金管理。
業內專家認為,建立“長錢長投”政策框架及優化考核指標等措施,能夠提升長期資金創造價值的能力,增強市場投資者的信心,幫助他們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進而成為市場運作的“穩定器”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