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型銀行的股價在今年多次創下新高。
截至8月19日,A股銀行板塊已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在42家上市銀行中,只有浙商銀行股價下跌,其余41家均實現了上漲。數據顯示,至8月19日,申萬銀行板塊年內累計漲幅達到19.08%,位列申萬31個行業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等的股價在盤中再次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
從基本面來看,近期江蘇銀行、杭州銀行等首批發布半年報或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表現良好,多家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均保持增長,規模穩健擴張。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在二季度的監管指標顯示,上半年整體凈利潤微增0.4%,6月底的凈息差與一季度末持平,資產質量持續向好。此外,作為能夠提供穩定分紅的高股息品種,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5家上市銀行表示將進行中期分紅。
六家銀行在年內的漲幅超過了40%
自8月以來,多家國有大行的股價屢次突破歷史高點。截至8月19日收盤,滬農商行當日上漲6.42%,在42家上市銀行中位居漲幅第一,蘇農銀行和成都銀行當天漲幅也超過了4%。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這五家國有大行再次創下上市以來的最高價,其余六大國有銀行的漲幅均超過2%。此外,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及江蘇銀行的股價也創下了近一年的新高。
自2024年開始,銀行股繼續保持之前的上漲趨勢,在各個板塊中表現出色,遠超其他行業。在市場波動較大的環境下,銀行股的累計漲幅達到19.08%,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居第一,漲幅比公用事業(申萬)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在資金流向上,8月19日銀行板塊的主力凈流入金額達到30.03億元,位居申萬31個行業之首。在申萬二級行業中,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主力凈流入額分別為10.06億元和9.69億元,排名分別為第二和第三。
截至8月19日收盤,南京銀行以47.26%的年內漲幅位居第一,交通銀行以44.91%緊隨其后。除了這兩家銀行,加上成都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今年股價漲幅超過40%的銀行股已達到6家。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6家上市銀行的年內漲幅也超過了30%。總體而言,累計漲幅超過20%的個股共有23只,所有國有六大銀行均在其中。
作為一種穩定分紅的防御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實施A股分紅的41家上市銀行,總分紅金額已超過6100億元,其中六大國有銀行的分紅總額達到2454億元。更重要的是,今年已有多家銀行宣布了2024年度的中期分紅計劃。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家銀行確認了中期分紅,15家銀行表示將實施中期分紅。其中,平安銀行的方案顯示,其將派發中期分紅現金股利為47.74億元。
多家銀行的業績正在好轉。
銀行板塊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分紅回報也相對明確,這背后得益于業績的穩定表現。從首批公布業績的上市銀行來看,其基本面展現了較為積極的信號。
截至目前,已發布2024年上半年報告和業績快報的A股上市銀行數量增加至10家。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整理,這些已披露業績的銀行的歸母凈利潤普遍保持正增長,10家銀行的業績增速介于0.62%至20.06%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銀行、蘇農銀行、齊魯銀行、浦發銀行、瑞豐銀行和江蘇銀行這六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10%。其中,杭州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0.06%;位于長三角地區的蘇農銀行,則實現了18.23%的同比增長;齊魯銀行和浦發銀行的增長率也均超過16%。
資產質量普遍保持穩定,是目前已披露業績的10家上市銀行的共同特征。
總體而言,除了平安銀行在6月底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微增0.01個百分點外,其余5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與年初持平;浦發銀行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分別下降了0.07個百分點;齊魯銀行和浙商銀行則分別下降了0.02和0.01個百分點。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3.3萬億元,較上一季度末減少了27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6%,比上季度下降了0.03個百分點。此外,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余額達到了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了1040億元,撥備覆蓋率為209.32%,比上季度上升了4.78個百分點,表明商業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整體充足。
行業息差下滑暫時趨于穩定
除了這一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8月9日發布了商業銀行最新的息差表現,顯示出一些積極信號。然而,整個行業仍然在進行一場“息差保衛戰”。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54%,與上一季度的水平保持一致。從各類銀行機構來看,股份制銀行在6月底的凈息差較3月底略微上升0.01個百分點,達到1.63%。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則保持不變,分別為1.45%和1.72%。國有大型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凈息差進一步收窄,降至1.46%;而民營銀行的息差收窄幅度最大,減少了11個基點。不過,從絕對值來看,民營銀行的平均息差仍然是所有銀行中最高的,達到了4.21%。
根據近期公布的上市銀行半年報,多個銀行的息差仍未顯著改善。平安銀行在2024年上半年的凈息差為1.96%,比2023年的水平下降了0.42個百分點;滬農商行的上半年平均凈息差降至1.54%,比去年年底的1.69%減少了0.15個百分點;江蘇銀行的凈息差在上半年下降至1.90%,較去年年底減少了0.08個百分點;浦發銀行的上半年凈息差降幅有所收窄,與去年年末相比僅下降0.02個百分點,達到了1.48%。
平安銀行在其半年報中表示,由于市場利率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以及貸款重定價效應等因素,導致凈息差出現下滑。同時,在資產重定價和支持實體經濟的背景下,資產收益率可能進一步降低,預計凈息差仍將面臨壓力。然而,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指出,從長遠來看,利率必然會下降,但息差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不會無限制地下降。該行對將息差穩定在約1.9%充滿信心。
今年7月,一些上市銀行的高管在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討論了息差壓力。建設銀行行長張毅表示,建行的凈息差持續優于同行業的可比銀行,但全年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預計降幅會比去年有所減小。招商銀行行長王良預測,整體而言,今年銀行的凈息差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全年水平可能會接近底部,再下行的空間有限。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團隊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自2020年以來,銀行業績增速放緩主要受到凈息差的影響。然而,該團隊認為,2024年可能是此次業績下行周期的尾聲,當前銀行板塊的估值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