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資金持續流入債券市場,推動了債券牛市的發展。然而,隨著債券價格逐漸上漲,長期國債利率頻頻創下歷史新低,導致近期債市出現一系列波動。
多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存在多種負面因素仍需消化,長期債券的性價比可能不佳,未來的市場行情可能會出現震蕩;但從基本面來看,價格上漲的邏輯依然成立。
// 債市
大波動 //
8月14日,國債期貨全體走高,30年期主力合約上漲了0.69%,早盤曾一度上漲1%;10年期主力合約上漲0.17%,早盤一度上漲0.40%。
銀行間利率債的收益率普遍出現下跌,7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下滑幅度較為顯著,下降了3.5個基點。
自8月5日以來,債券市場經歷了一輪大幅波動。數據顯示,8月5日時,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分別下降至2.09%和2.33%,但市場下行的趨勢并未得到改變。隨后在8月6日至12日之間,國債到期收益率迅速回升。8月12日,債市出現大幅調整,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下跌了1.11%。不過,8月13日和14日,債市又再次回暖,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在兩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了1.21%。
監管部門發出的警示與指示
債市 //
據消息,8月6日至12日期間,債券市場大幅下跌,背后的原因是大型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指導下出售利率債券。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于7月1日發布的公告,為了確保債券市場的穩定運行,人民銀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進行認真觀察和評估后,決定近期將對部分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進行國債借入操作。
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分別為2.20%和2.38%。而根據《金融時報》在今年5月中旬的報道,從近幾年的市場正常運行情況來看,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范圍可能在2.5%到3%之間。
長期國債利率持續下降,引起了監管部門對風險防范的重視。今年5月底,央行在回應媒體詢問時明確指出,密切關注當前債券市場的變化及潛在風險,并表示在必要情況下會出售包括國債在內的低風險債券。
趨勢發生變化了嗎?
針對債市近期的波動,多個行業專家指出,目前存在多種利空因素亟待消化,長端債券的性價比可能并不理想,未來市場行情或將處于震蕩狀態;然而,從基本面分析來看,上漲的邏輯依然成立。
中加基金的固收團隊指出,盡管短期內債券市場波動加劇,但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債市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首先,國內經濟仍在復蘇過程中,整體貨幣政策保持合理且寬松,這為債券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次,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可能會逐漸向寬松方向轉變,從而進一步減少對國內貨幣政策的約束,為債市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從中期來看,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并沒有明顯變化,資產荒的局面可能將持續,此次調整只是市場波動的正常反應。不過,目前央行的借券和賣券的信息尚不明朗,短期內在長端交易方面仍需保持謹慎。
嘉合基金固定收益公募投資部總監于啟明表示,債券市場在短期內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波動。在央行調控的背景下,非市場行為可能占據主導,長端債券的性價比可能不再理想。根據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目前債市的點位是否已達到央行的預期水平仍然難以判斷。特別是一些長期信用債的估值尚未充分調整,需要警惕信用債等品種可能出現的下跌風險,并關注后續基金和理財產品是否會出現贖回現象。
南華期貨的債券分析師徐晨曦指出,當前基本面并沒有明顯的利空因素。如果市場因止損或客戶贖回等原因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央行可能會指示大型銀行購買國債。畢竟,央行此次的調控旨在抑制市場過熱的交易情緒,不希望引發市場動蕩,從而帶來更大的風險。因此,趨勢性下跌的可能性較小。
興證固收表示,自2024年8月以來,債券市場經歷了明顯的調整。當前債市的壓力可能已從金融監管擴展至資金利率,因此需關注非銀行機構的動態。市場壓力上升的三個信號如下:資金面狀況、存單的量價變化以及中期借貸便利(MLF)的續作方式。同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觀察債市節奏的變化:理財產品的贖回影響、央行是否進行債券購買,以及臨時正/逆回購的實施情況??傮w來看,目前債市短期內的抄底性價比并不理想。從資產性價比的角度分析,8月至10月期間:中長端利率債的表現優于中短端利率債、城投債、超長信用債和二永債。此外,建議根據持倉情況合理選擇國債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以抵御產品凈值可能面臨的波動風險。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