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雖然權益市場經歷了一些震蕩調整,但私募機構依然對權益市場表示樂觀。大多數基金管理人選擇維持現有倉位,繼續看好權益市場,部分管理人甚至計劃增加投資。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7月底,股票主觀多頭策略的私募基金平均倉位達73%,倉位超過50%的私募基金近乎占比90%。超過90%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8月份計劃保持現有持倉或增加投資。同時,百億元級別的私募機構也頻繁進行自購。
業內專家表示,私募機構的行為傳遞了市場正在接近底部,并對未來行情持樂觀態度的積極信號。在目前資本急需尋找安全避風港的情況下,A股市場作為價值洼地的潛在投資價值可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關注。
發出積極信號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截至2024年7月底,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的私募基金平均倉位為73%。具體來看,倉位在50%以上的私募基金占總數的89.7%。其中,有19%的私募基金處于滿倉或加杠桿狀態;倉位在80%以上(不含滿倉)的私募基金占比為38.8%;而倉位在50%至80%(不含)的私募基金占比為31.9%。相比之下,倉位低于50%的私募基金僅占10.3%,其中空倉的私募基金僅占0.9%。
私募排排網的數據亦顯示,在8月份的倉位調整計劃中,有5.2%的基金經理計劃大幅增加持倉,較上個月提升了2.4%;同時,有21.6%的基金經理計劃增加持倉,另外66.4%的基金經理則打算保持當前倉位不變。
此外,私募機構也積極進行自購。在7月份,百億元級的海南希瓦私募基金進行了6次自購,年內自購總次數超過10次,累計自購金額達6808萬元。此外,幻方量化、進化論資產、久陽潤泉、上海卓勝和聚寬投資等多家私募機構也在年內陸續發起了自購行動。
黑崎資本的首席戰略官陳興文認為,目前股票私募的高倉位和私募機構頻繁自購的行為傳遞出一系列積極的市場信號。一方面,這反映了私募機構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信心,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另一方面,這也表明資本市場認可當前中國股市的價值洼地,并對未來市場的反彈抱有期待。
劉有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行為顯示私募機構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十足,并傳遞出市場正在底部區域的信號。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私募具有較強的逆向投資能力,因此它們的自購和大幅加倉行為通常意味著市場正處于筑底階段,表明私募機構對市場的長期前景持樂觀態度。”
市場正處于低點區域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正處于底部區域,政策方面的利好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復蘇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優質企業最終將實現顯著增長。
當前市場整體處于低迷區間,政策層面傳遞出一系列積極信號。陳興文表示,在全球地緣政治環境劇變的背景下,海外資本市場面臨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顯著加大。近期韓國和日本股市出現的大幅波動,以及納斯達克指數的顯著下跌,都顯示出全球資本迫切尋求安全避風港的趨勢。與此同時,中國股市的穩健表現和其潛在的投資價值,進一步吸引了國際資本的關注。
百億元級的私募機構中歐瑞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投資策略依然是采用結構性持倉來進行防守。即使優質公司在短期內可能會下跌,但最終仍會有不錯的上漲潛力?!?/strong>
在投資領域,陳興文指出,私募機構特別關注科技和醫藥等行業。這些領域不僅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而且也是中國經濟轉型與升級的重要方向。
中歐瑞博表示,現在價值股和成長股的收益率差距已趨于縮小。在下一輪牛市中,成長股有望扮演主要角色,甚至可能會出現漲幅達到5倍或10倍的優質成長股,醫藥、消費和科技將是三大主要領域。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